校园新闻
9月25日下午,我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科研工作会在渝北校区多功能会议厅召开。校长李克勇、副校长刘毅出席会议,各二级学院(部)院长(主任)、分管科研工作副院长、区域国别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务处处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及科研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副校长刘毅主持。
会上,各二级学院立足于自身科研工作进展情况,围绕科研平台建设、成果产出、学术讲座等内容进行交流发言。同时,针对科研成果认定、科研奖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随后,科研处处长张跃就目前我校科研平台建设、成果提升、诚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和成效进行了总结汇报。新学年,科研工作的重点将围绕“一个风气、两份文件和三大平台”展开。一是强化科研诚信管理;二是完成科研成果认定及学术不端处理的制度修订;三是做好有组织科研,推动新一轮科研平台的整合和学刊的建设。
区域国别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越就研究院未来的建设计划进行汇报,主张构建新型智库,持续强化与东、西方语学院的紧密合作,共推海外中国学研究发展。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肖雪表示,当前我校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呈现显著上升态势,这体现在教职工科研成果丰硕,成就显著,学术骨干不断涌现。教务处处长胡洪林提出了构建通识、专业、实践三大教育体系,以科学研究支撑学科专业建设,推动前沿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教学质量。
副校长刘毅在听取完发言后对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强调了高校与地方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一是思考如何把握科技与产业前沿,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二是加强与科技局、社科联的联络,疏通横向科研项目渠道,深化学院与地方的融合发展;三是鼓励建设硕士点以应对高质量发展要求。
会议最后,校长李克勇作总结发言。李校长提到了开篇布局的重要性,他对各二级学院在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科研工作做出如下展望:一是学校将针对外语专业科研困境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寻找突破口,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路;二是科研项目论文需提质增量,要求质量与数量并重。同时,强调深入调研论证、完善政策以激励科研。
本次会议系统梳理了各二级学院科研发展的现状,理清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科研处也将在学校领导的坚强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下,激发我校教师投身科研的热情与动力,推动学校科研事业向前奋力迈进、向上持续攀升。
(图文供稿 |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