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探非遗之韵 传民族之魂
“寻源陶都安富,庚续荣昌古韵”实践团
为探寻神秘浓厚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7月9日,东方语学院“寻源陶都安富,庚续荣昌古韵”实践团前往重庆市荣昌区安陶小镇,通过参观、学习、体验,深入了解四大名陶——“荣昌陶”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重庆荣昌陶与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安陶小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其前身为“安富镇”。实践团成员们参观荣昌陶博物馆、陶宝古街、古驿道等地方,感受中国陶文化与荣昌陶文化的魅力。
为了更好的学习陶文化,实践团成员来到了荣昌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李林艳的工作室,传承人给实践团成员们讲述制作陶器的工艺流程,分为“拉坯、修坯、烧窑、刻画”。随后在文化传承人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制陶工艺中的“拉坯”环节,尝试制作陶胚,感受泥胚在手中的变化与成型。
作为土生土长的荣昌人李林艳,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传承人,必须深入学习和实践。从选泥、泥料制备、拉胚塑形、修胚,再到最终的烧制成型,每一个步骤都力求精准。“初心于方寸,咫尺于匠心”是李林艳笃信与坚持的信念。像李林艳这样的非遗传承人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荣昌陶,留住了荣昌安陶小镇乡民们共同的乡愁记忆。
荣昌陶在发展过程中曾一度落没,但传承人们不断反思总结,跟随宜兴紫砂、建水紫陶等的脚步,逐步在装饰上创新与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
通过本次活动的参观、学习、体验,实践团成员体会到荣昌陶不仅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国工匠精神的体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践行工匠精神、筑梦技能强国,传承、发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心去感受荣昌陶的韵味,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瑰宝传承下去。广大青年应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将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担当紧密结合,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Zh5uOSu6acSdd-uV3bY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