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3月30日下午16点,为提高东方语学院学生的专业素养,加强就业规划指导,东方语学院院长刘江燕副教授在綦江校区教学楼第一阶梯教室,为大一大二的同学们带来了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涉外人才对外传播能力建构”的讲座,我院学生积极参加本次讲座,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涉外人的培养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而我校以外语教学为主,应着重抓好这一点进行发展。
刘院长以“塑造好国家形象”为重点,展开了一系列的说明:一是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国际传播正向解读;二是把握国际传播战略重点,着力提升对外传播效能;三是加强涉外人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
刘院长强调,作为当代青年一定要破除他塑,学会自塑。要继续加强在各领域对于我国正面形象的塑造,把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其次文化传播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途径,这就证明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而作为外语系学生的我们,也肩负着翻译人才所拥有的责任,这也就要求了翻译的信达雅。激励我校更多学生在未来积极走出校园,和其他高校多交流、多学习,以提高我校学生翻译等各方面水平。我们作为未来的涉外人才,也应该把“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面对外国的文化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讲座的最后,刘院长向参加此次讲座的各位同学表示了衷心感谢。她表示:看着大家认真学习、渴求知识的样子,她深受感动。希望各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够认真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向老师、同学虚心请教,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学好中华文化,在未来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人。
学生感言
2021级8班陈佳丽:今天听了刘院长的讲话,让我深受感触。作为重外的一份子,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响应一带一路建设,扎扎实实学好语言,将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通过语言媒介让更多国家能够真正的了解我们,而不是借助“他说”。实现语言互通。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与纽带。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的前提,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既要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听课,积极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课下也要认真复习功课,练习好会话,创造好语言环境,学会更加地道的外语表达。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通过语言的学习,将我们国家的知识和文化,传播到更多的国家,使更多的国家了解到中国。
2021级8班冉飞燕:在当今“一带一路”背景下,刘院长给我们讲述了外语人才在“一带一路”中的重大作用及重大影响。让我们感触颇深。
刘院长说:“一带一路”是习主席提出的对各个国家以及沿线国家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政策。在此政策下,正是急需外语人才的时候。这就给我们创造了学习和就业的机会。刘院长这番话无疑是让我们对未来有了一定的规划和希望。“学外语的目的仅仅是出国生活或学习是不行的”。对,学语言的怎能不去目的国感受当地文化和地道语言呢!刘院长希望我们每个外语学子都能去目的国感受一番,让我们丰富经验、开拓眼界,因此刘院长及各个领导都在奋力的为我们争取合作院校,让我们有机会可以去学习。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我们也会加倍努力!
刘院长的讲座是让我们对未来少一点迷茫,多一点希望;是让我们多一份努力,少一份懒惰;是让我们向未来前进,而不是退缩。谢谢刘院长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