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东语教师热学热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第二期
发布时间:2022-05-09 16:24 作者:东方语学院 点击率:

东方语学院教师热学热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25日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教育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激励广大青年发扬五四精神,听党话,跟党走,为建设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实现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踔厉奋发。此为教师心得第二期。

吴兴华(东方语学院党总支书记)

习总书记425日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突出和强调高校培养人才必须坚持如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问题。对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任务的认识,我认为已在我们高校党组织、绝大多数干部和广大教师中得到了确立。习总书记始终从党和国家、民族的战略高度,高瞻远瞩,把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来抓落实,围绕着党和国家、民族百年大计、千年大计,长治久安,长远发展利益,围绕着建设我国世界一流高校一流学科专业,着力解决突破一些高精尖科学研究、核心技术瓶颈、人才培养质量,强调在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的实践中做好做出有中国特色。我认为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贯彻好党的一贯教育方针政策路线,结合对照三全育人要求,还需要做务实的工作还很多,还很需要花大力气落实到位,还很需要扎实抓坚持长期不懈抓住每个环节的细实,每个人都必须在教育教学科研中,在课堂传学课外指导中,在管理服务大学生的全程成长中从入校起、在校期间到毕业出校就业工作中,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教育、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庚续,实践活动研讨一系列大量教学考试、评先选优、学业困难关心、心理疾患关爱、平常生活纾困照顾,就业解难帮助等综合服务多系统过程中指导、帮扶大学生成人成才等,做到热情温暖、周到细致,逐事逐项做好,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更有充分的硬件和软实力的质量保证。
   作为高校教育教学 工作者,对于大学生 政治思想引领、道德品质与情操修养、树正三观、核心价值观确立、国际视野全球眼光、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高度责任感与自觉力夯实等的战略全局观念,教师都只能是不断增强、加强,而不是淡化、弱化,更不是无所谓的不关我事。只有把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践能力,教育自觉性不断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上,统一到党和国家的一贯教育方针路线政策的要求上,统一到高等教育工作者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要求上,才能在培养人才的事业和实践中不断释放出自己的智慧能力和潜质。

陈朝琰(东方语学院副院长)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4.25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后,我思考我们的教学工作,放在日常的尺度,也许只是一小点改进、一滴思考、一场交流后的经验总结,但放在课程体系的角度就说打造金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助力;放在人生成长的尺度,就是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我与团队的勇气;放在培养人才的角度,就是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力量的源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坚持党的领导、从职业能力上提升治学的能力,从思想上保障为师的高度,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经师人师的统一者。仁爱相济、担负起我们历史的责任,实现我们的价值。

 

计凡(泰语教师)

作为当代青年教师,我应该牢记党的教诲,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与觉悟提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我同样希望,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都能时刻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不负青春、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奉献自己为人为教的青春力量。

冯月鑫(日语教师) 

“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经师人师的统一者。教育是一门仁者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只有具备仁爱之心,以情动人、育人、化人,才能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才能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才能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更好地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培养出更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刘容良(中共党员,辅导员)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辅导员,更应不断探索大学生成长规律,了解引导大学生思想动态,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罗青(中共党员,日语教师)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去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广大青少年作为中国未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应该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出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自不用说,更重要的是培养具备正确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中国特色文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政治责任。现在提倡的“课程思政”、“三进工作”等都是希望落实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大学年轻教师,更应该听从党的号召,努力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进取,做出新贡献。

 

罗兰(日语教师)

    习近平主席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了考察调研。他说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这些话让人热血沸腾。我能感受到习主席对青年的殷切希望和对青年的关怀。

    作为教师应该在平日的教学中和党中央、国家保持一致,将爱国、爱党等思想带入课堂。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有国才有家,国家太平,人民才有幸福日子,而我们的国家需要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时刻铭记。

   

     田甜(高端论坛感悟)

  外语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外语教学的新使命,外语教师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维度对此开展系统探索。在理论维度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需要从教育政策、课程理论和外语学科特点三个视角系统把握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在实践维度上,系统的教学设计需要突出四个策略:教学目标的精准性、内容组织的体系性、流程设计的渐进性和评价反馈的整合性。外语教师要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研究,注重问题意识、证据意识和理论意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循环提升。以思政课为载体,面向学生、面向未来,用课堂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活动,为学生讲好思政课。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促进了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思政要求的教师团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谱写立德树人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