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跃动的吸引力,被唤醒的感官——我院本学期戏剧影视系列讲座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2-06-17 10:22 浏览:次 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从春日的纷红骇绿到夏日的草木葳蕤,与国传学子相伴的不仅是季节的景致,更有知识景观。在国际传媒学院,平日有课堂上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有课堂外别样的讲座充实着大家的生活。国际传媒学院定期邀请业界专家与学者开展讲座,致力于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合理,从而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和综合能力。

2022年6月15日下午,国际传媒学院主办的本学期最后一场“戏剧影视系列讲座”在我校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吸引力电影与感官反应场”,由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范倍教授主讲,国际传媒学院杨莉院长主持。在讲座开始之前,杨莉院长向大家介绍了范倍教授的业界经验与学术成就。讲座吸引了我院广告教研组、影视教研组的多位老师参与,百余名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范倍教授提出从形态结构、体验感知、文化情景三个角度来解读本次讲座主题“吸引力电影与感官反应场”。为了使同学更加清晰的认知和理解什么是吸引力电影,范倍教授以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为例,节选电影中的经典片段让同学们观看。并向同学们抛出问题,刚刚观看的片段表达了什么主题?现场的同学们开始变得活跃,更有同学表示电影的感染力强,好看。范倍教授向同学们解析影片中的多种手段的运用,如:慢动作、雨滴的形态与声音、画面色彩等。电影为什么会让观众产生“好看”的感受?电影如何营造沉浸式的在场体验?范倍教授从电影的诞生谈起影像的力量。

“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似乎只有电影人们会谈起它的‘birthday’。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的咖啡馆里放映了电影,这一天被看作是电影诞生日。”电影的公开放映令当时的人们大为震惊,在那个时代,人们面对跃动影像的诱惑,感官体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而后,更有魔术师梅里埃投身电影事业,进行电影实践。苏联电影理论家爱森斯坦更提出了“杂耍/吸引力蒙太奇”的概念,电影中的“杂耍”使观众进入导演建构的世界,造成情感的冲击。芝加哥大学的汤姆·甘宁教授在爱森斯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吸引力电影”。

范倍教授概括到“吸引力”的内涵,包括物理、奇观和语法三个层面。这三点对我们进行影视创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物理”层面即物质层面,指摄影机聚焦的物本身的形态,是否能激发受众内置的好奇心。而“奇观”则是一种主动追逐观众的方式,呈现“好看”或“前所未见”的景观。“语法”层面特指画面中镜头的关系,如何去配置与重组。概言之,吸引力是兴趣的中心,具有不断地吸引和诱惑受众的功效,激发起受众的感官体验。这也可以用以解释,为何《一代宗师》中的武打镜头会使观众挪不开目光,或信以为片中人物的武功高深。

随后,范倍教授提到“人人都能懂电影”。就此引出米莲姆·汉森所提出的“白话现代主义”。“吸引力电影”会影响一个人的注意力,甚至是一个孩童。电影,这一借由现代化发展而产生的艺术媒介,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应接不暇的内容输出。电影为大众营造了共同的场域,共同的感觉。譬如电影与文字相比,受众在感知二者时体验却截然不同。电影院中观看电影是一种集体的行为,构成了一种共同的感性,它是一种通俗的、白话的语言,构成了现代生活的图景,而传统的文字阅读只是一个人独自面对。电影通过跃动的影像,调动起了人们的感官,丰富了人们的情感体验。范倍教授语言幽默,案例生动,现场气氛轻松活跃,通过对“吸引力电影”与“感官反应场”两个重要概念的阐释,为同学们的影视创作带来了启发。

接下来,在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范倍教授针对“观众的感官反应是否会继续扩大”,“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以及“吸引力电影相比短视频的优势”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解答。最后,杨莉院长对范倍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她说本次讲座让同学们加深了对电影的理解,尤其是对吸引力电影、视觉奇观、感官反应场和视听叙事等方面的认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对前沿问题的兴趣,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本学期最后一场戏剧影视系列讲座在现场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1.jpg


2.jpg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