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午,国际传媒学院在实训楼202会议室顺利召开“三进”工作推进会。学院院长杨莉、党总支副书记张菡、副院长唐时顺、英语教研室主任胡微和教研组各组长,以及全院英语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还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珲参加,会议由杨莉院长主持。
杨莉院长首先对我院第一阶段“三进”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并从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和特色凝练三个方面介绍了学院“三进”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第二阶段,我校作为全国第二批开展“三进”工作的试点院校,将在外语类专业和英语类课程全面推进“三进”工作。国际传媒学院将从三个方面推进“三进”工作,一是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虚拟教研室活动;二是以英语口语类、演讲类课程为抓手凸显“三进”特色;三是依托产教融合项目充分开展“三进”教学实践。她强调老师们一是提高思想认识,“三进”工作是高校外语教育的重大改革,也是培养心怀“国之大者”、担当复兴大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二是认真学习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与政治素养;三是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将“三进”与课程进行有机融入,尤其用好《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教程》教材。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珲院长指出“三进”工作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建议老师们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深入挖掘《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元素和资源,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接下来,张菡书记介绍了我院将“三进”工作与学生活动进行融入,以演讲比赛为载体培养学生国际传播实践能力,将举办的“百年逐梦新征程青春奋进新时代”第五届中英文演讲比赛。演讲比赛既加强我院学生对中英文双语学习的兴趣,也彰显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国际传播能力。
随后,胡微主任对上一阶段我院翻译类课程中的“三进”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并邀请口语类教师进行了教学思路分享。母一平老师以此前指导学生参加演讲比赛为例,提到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以小见大,深挖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增长学生的文化自信。蒋隽老师提出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相应的口语主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讲好中国故事”这一目标主题中来。涂青青老师则建议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维度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张译丹老师分享了此前带学生参加演讲比赛的经历,建议老师们平时就要多观察、多鼓励,看准苗子,挖掘潜力。
最后,杨院长表示今后将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更多地参与到我院“三进”工作中,增进外语教师与思政教师的互动交流,共同挖掘相关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全面深入推进“三进”工作在我院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