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师同行互助合作和老带新帮扶,促进全体教师主动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我院组织各教研室在4月积极开展“老带新、传帮带”教研活动。
新闻传播教研室
为更好加快提高新教师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助力青年教师,新进教师的成长工作,学院积极推进以旧带新模式,每学期都计划开展“师徒共进”工作,发挥指导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带动整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为了保证师徒结对效果,本学期从以下三方面积极推行“老带新”任务。
首先,“师徒”定期交流研讨,解答“徒弟”疑难问题时,也提供积极的改进措施;其次,“师傅”会不定期检8590am发现海洋财富“徒弟”的教案,并对教案提出修改意见,为其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师傅”听“徒弟”课程每学期不少于四节,并对其教学目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的重难点提出指导性意见。
在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的同时,老教师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景熹指导杨晓)
在《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老教师王妍颖带领梁眉佳和杨希云帆两位新教师,通过传、带、促、导等四个方面开展“老带新”工作。比如,王老师会将自己在本门课程中,如何推进课程进度,合理规划课程时间;更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部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等经验及时分享给两位新老师,进行互动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两位新老师遇到的困惑,也可随时通过线上和线下会议及时的探讨和解决。同时,通过该方式,分享个人授课经验,有效实现互帮互学。团队合作,更有利于对该课程的互导共研,形成课程群,实现共同进步。
王妍颖指导梁眉佳、杨希云帆
陈昊老师和徐丽老师共同完成的《大众传播学》课程深受传媒学子喜爱。在课程中,除了深奥的理论之外,更多的是有关传播的思考以及对于社会的理解感悟。陈昊老师身体力行,通过不同的社会新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传播视角出发,结合学生过去的亲身经历,挖掘出更多新闻事件背后的传播逻辑。在课程研讨活动中,陈昊老师将这一构想传授给新老师徐丽,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下,力求用更加深层的社会逻辑教会学生怎么想、如何想、想什么。并教会学生把这些思维逻辑用到平日的生活学习之中。
陈昊和徐丽老师
胡宇晗指导陈燕
廖文乐与王汝倩的教学研讨
创意传播教研室
创意传播教研室自2022年9月成立以来一直通过教研活动、教研室主任/组长听课、集体备课等方式助力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成长。
4月,教研室结合课程组建设,通过传、带、促、导等四个方面开展“老带新”工作。
教研室结合课程组建设,通过传,带,促,导等四个方面开展“老带新”工作。其中,周媛、冉红庆、余鸿康、吴凯、吴云等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会将自己在本门课程中的教学设计,课程创新以及学生情况等经验与新入职教师进行分享;同时,卢运佳、易习玮、李彦影等一些有业界工作经验的新入职老师带来的业界最新的需求和变化也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教研室定期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展开教学研讨活动,围绕教案撰写、课程思政、课程组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与学习。其中年轻教师教师卢运佳、易习玮老师的教学团队在年初学院举办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李彦影、江海伦获三等奖。
四月,教研室主任与教研组组长针对论文指导工作与新教师教案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指导与培训,以帮助新老师更好的适应当前工作。
与此同时,为提升新入职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教研室根据具体老师的需求,从选题策划到申报资料撰写等各个环节进行相应指导。其中邹娟老师和唐若晗老师的相关课题获批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创意传播教研室认真落实教研室主任与组长听课制度,课后与老师们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交流彼此教学心得,共同进步。
广告传播教研组组长冉红庆老师与卢运佳老师针对广告类课程教学进行讨论
教研室主任周媛老师与易习玮老师交流教学环节设计等相关话题
数字传播教研组组长余鸿康老师与赵力力、邹娟老师分享教案设计等相关内容
吴凯老师,唐婉璐老师等一起拍摄学校宣传片
视听传播教研室
视听传播教研室自2022年9月成立以来,一直通过教研室活动、教研室主任交流、一对一老带新、集体备课等方式帮助新进青年教师快速进步与成长。
为扎实推进学校合格评估工作,落实学校、学院相关工作安排。视听传播教研室助力青年教师、新进教师成长工作及“老带新”工作在4月有序开展,通过线上线下、带赛等不同形式、不同方式开展“传、帮、带、促、导”相关交流学习活动。为青年教师传经送宝,帮助他们更好的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互帮互学,帮助新进教师进步;老教师要作为榜样带动新进教师,共同奋发;教师间相互督促,共同提高;推进课程组建设工作,互导互研,共同学习。以下为视听传播教研室教师交流学习记录:
教研室主任晁骞老师与青年教师邹晓老师对视听传播教研室参赛、带赛、指导等相关工作进行交流沟通
教研室主任晁骞老师与新进教师秦轩老师对《播音创作基础实训》课程线上课程教学进行研讨
教研室老教师郭羿辰老师和粟颖老师针对《摄影基础》《摄像基础》等相关课程课程组建设工作进行讨论
粟颖老师做为党员教师,分享学习两会后的心得,积极推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
郭欣颖老师聚焦全国两会,关注播音与主持专业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并进行分享
综合英语教研室
综合英语教研室一直通过导师分配制,以及“传、帮、带、促、导”等途径帮助新老师快速适应工作初期,以及在工作期间快速成长。具体实施如下:
“传”,综合英语教研室实行导师分配制。在新老师刚入职时,教研室就会为每一位新老师分配相应的导师,如母一平老师的导师为涂青青副教授,黄艳老师的导师为陈祥渝副教授。在建立联系之后,导师们会将指导新老师的工作引为己任,向他们传经送宝,新老师们也会积极地向导师们请教各类问题,推动自身快速成长。
“帮”,综合英语教研室认真落实学校的听课制度。新老师在入职初期,会定期去教授相同科目的导师课堂听课、学习。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新老师能够从导师们的课堂里学到丰富的经验。同时,导师们也会来到新老师的课堂,针对新老师暴露出来的教学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形成互帮互学、动态推动的良好氛围。
“带”,综合英语教研室鼓励新老教师之间多交流、多讨论。不仅导师们承担着指导新老师的任务,教授同一门课的其他老师也会积极地向新老师们传授相关的经验,包括教案撰写、期末出题、试卷评阅等。
“促”,综合英语教研室鼓励新老师之间相互学习。新老师通过相互听课、集体备课、定期参与教研活动等途径积极提升自己,并通过积极参加教学比赛等迅速成长。其中,黄艳和母一平老师在我院举办的2022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导”,综合英语教研室鼓励新老师参与科研项目。由于新老师在科研工作方面的经验尚且不足,教研室通过由科研经验丰富的老师带头,成立科研团队,申报科研课题。如胡微老师带领的科研团队获批202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
综上,综合英语教研室通过“老带新”机制,以各种方式助力新进教师迅速成长、全面发展,未来也将继续把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帮助更多的新老师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