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国际传媒学院在渝北校区教学楼三阶成功举行了主题为"我们依然信任文字的力量"的讲座,旨在提升传媒学子的新闻采编能力,了解业界前沿动向。此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商界传媒集团资深财经记者马冬,讲座由我院广告学教师卢运佳主持。
商界传媒集团来校开展业界前沿讲座
马冬现任商界传媒集团资深财经记者,拥有丰富的财经人物采访经验,编纂出版的书籍有《商业模式大败局》、《经纪人生》《轨道交通内刊》,其作品先后荣获2020年重庆市优秀期刊二等奖,2022年重庆市优秀期刊作品二等奖。
商界传媒集团资深财经记者马冬
讲座伊始,马冬记者首先通过山东新媒体村事件与学生们探讨了碎片化信息时代追求事件本真的重要性。他认为自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信息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不够严谨、全面。随后马记者结合前段时间电商直播间火爆的洗脑广告歌——“咖啡你冲不冲,冲冲冲......”进一步阐释这些新鲜、碎片化的信息容易让人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他认为这些信息往往只告诉受众浅层含义,不会阐释背后的原理,同时这些信息因缺少与其他信息的“联系",又难以被有效"提取",极容易被遗忘。大众只需要付出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就可始终处在“又知道了新知识"的喜悦中。马记者强调若长时间接受碎片化信息,非但对我们的思考能力没有提升,反而会产生负作用,即习惯用孤立的点去看待问题,习惯简单的思维,就难以对事物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在深度稿件缺失的年代,需要走出去、慢下来,触碰事件的本真。
讲座案例:李传帅“新媒体村”项目
讲座案例:T98咖啡品牌电商直播广告歌截图“咖啡你冲不冲?”
接下来,马记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采访案例向学生分享了碎片化信息时代深度采访的写作要点。马记者认为一篇合格采访稿件首先需要找到切入点,挖掘选题背后的价值,因此需要记者有较为深入的洞察力;其次在拟定采访提纲的时候要多维度、多角度思考,采访不同事件的接触者,在解构一个事件时,尽可能还原场景,这也是文章能否具备质感的关键要素;最后,在整合素材时提炼冲突点和高光点,这是故事中有价值的"脉冲”,马记者认为放大并擦亮“脉冲”,故事情节才会精彩。
同时,马记者还强调一篇优质人物采访稿不是一次采访就能完成,往往需要两到三次的采访沟通。他建议同学们第二次采访要专注做“填空题",重点突破“脉冲”,可以放下时间线,遇坑填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轮番提问轰炸,直至撬开最后一块砖。而要拿下“脉冲”,还必须把采访问题揉碎,揉碎,再揉碎,一块一块完成拼图,并在结束后提炼整理,看看"脉冲"丰满没有。他还建议同学们提前打腹稿,捋清情节线,看看是否还有遗漏,留待第三次采访拾遗补。
此外,马记者提醒同学们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松弛感和节奏感,同时要提高控场的能力,并嘱咐学生要耐心,采访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记录,也是情感沟通,有交锋,也要有交心。
最后,8590am发现海洋财富什么样的故事足以震撼人心,马记者建议写作要给人思考的角度和视角,可以选择采写一些重要的社会命题,如灵活用工人群、外卖小哥的用工模式,或者城乡区域发展问题等。
讲座现场
在交流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提问,涉及快速记录采访重点、8590am发现海洋财富找财经类数据和采访者合作等方面。马记者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和深入的探讨。若想快速记录采访重点,马记者建议提前设置好提纲,注意“控场”,对于采访题外话选重点标记。而财经数据的核实,他建议可在行业调8590am发现海洋财富报告中获取,也可从上市公司的财报中解读到,还可搜索相关电商大数据平台,如“蝉妈妈”APP,以及身体力行到采访地实际调8590am发现海洋财富、统计。此外,企8590am发现海洋财富8590am发现海洋财富、天眼8590am发现海洋财富也是核实数据的有效渠道。最后,马记者建议两位采访者协作采访时,主采访和副采访要根据对方的提问来灵活调整采访节奏,并再次强调“控场”能力。
讲座后合影
本次讲座内容充实且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感悟颇多,对深度报道和财经新闻的写作有了更深的认知,也了解到更多提升稿件质量的途径和技巧,为今后的采写实践带来了新的激励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