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伊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的三期教师暑期培训:外研社2023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二期)、外研社2023年全国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2023年全国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任课教师培训相继于北京、西安两地成功举办。我院院长助理刘俊、英语教师黄艳、周颖芝、程果赴西安参加了此次培训。
1. 外研社2023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二期:
蝉鸣七月,万物葱茏。7月18日—19日,外研社2023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二期——外语教材编写与使用:理念与方法研修班在北京举办,我院英语教师韩谢芳赶赴北京参加了此次研修班。本期研修班特邀浙江大学何莲珍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教授、李朝晖老师,浙江财经大学张迅副教授和鲁东大学毕晨光副教授,深入讲解外语教材编写的原则与方法,结合案例展示深入分析、灵活使用外语教材的优秀实践,探讨外语教材理论与实践研究,帮助来自160余所院校的200余名参班教师领会教材编写理念,理解教材设计,深挖教材内涵,优化教材使用,开展教材研究,以期助力高校外语教材编写质量与使用效果提升。
参研教师韩谢芳老师表示,浙江大学何莲珍教授围绕“为何评”和“如何评”两个关键问题,阐释了“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形式”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教材评价框架;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教授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版)》为例,说明教材编写如何满足国家/社会需求、学生需求与学科需求,剖析了“价值引领”“国际视野”“学用一体”“数字驱动”的编写理念;北京外国语大学李朝晖老师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三版)精读》为例,诠释了教材的传承与创新;张虹教授结合《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版)》具体案例强调因材而用、因境而用、因生而用,在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小组讨论环节,培训老师们围绕“基于实际教学的教材使用与改编”展开思考与讨论,撰写教案设计方案后分组汇报成果,分享了大家依托新版教材进行完整教学设计的思路,在这次研修中收获很大。
2. 外研社2023年全国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
恰逢仲夏时,携手入长安。外研社2023年全国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于7月30日-8月3日成功举办,各高校教师齐聚西安领会外语类专业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共育国际传播人才。我院院长助理刘俊、英语教师黄艳、周颖芝、程果赶赴西安参加了此次培训。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详细解读了“三进”工作的系统规划与实施要求,对外语类专业的历史方位、课程思政建设以及新文科建设进行深入阐述。孙教授表示,“三进”工作是深化课程思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
刘俊助理表示,在本次研修中领略到了三个关键词:把握方向、理解方略、创新方法。各大高校应从时代背景看英语教育教学发展方向,紧跟全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步子,以“三进”工作、课程思政、新文科建设三方面为抓手,“三位一体”同时推进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老师们要深入学习新教材的运用,思考和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聆听各高校专家的理论讲座和观摩实践教学大赛之后,刘俊助理谈到本次研修的内容很丰富很系统,收获很大。
黄艳老师的参研心得:
首先感谢领导和学校,给我提供宝贵的机会参加本次外研社的暑期研修,我收获颇丰,相聚美丽西安,和同仁们一起研讨高等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和创新,领会课程思政新要求,共探教学育人新路径,让我们深知外语教学育人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让我们懂得在外语课堂中要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表达,提升学生中华文化素养,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同时,“教学之星”大赛精彩纷呈,评委的话让我明白充分理解教材编写理念与逻辑,合理、有效使用教材,谨慎、科学改编教材的意义,也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表述,做到表述精准,可测、可评,让教学目标成为教学的导航和评价的抓手。
周颖芝老师的参研心得:
这次研修受益匪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研修心得:
1.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深耕教材,深挖育人元素,精心设计,其中教学目标的设置一定要清晰,主线索要清晰,一堂课必须要有焦点,明确学生要产出的是什么,做到以学生与学习为中心;教学理论是否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一堂课中知识层面的广度与深度够不够。
2.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原则,即:三位一体,并将价值素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有效贯通融合,重点要思考“怎么将语言知识讲解与价值塑造结合在一起。”
3.课程内容要有中外对比的思考,中外对比要有一定的平衡,要将多元能力、语言能力、思辨能力、 跨文化能力进行有效融合
4.课程设计要强化纸数融合,数字赋能,借助Unipus IWrite ITest ITranslate等软件提质增效,创新育人,铸魂育人。
程果老师的参研心得:
此次研修我有幸听到了很多外语专家的精彩发言,收益良多。比如,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详细解读了“三进”工作的系统规划与实施要求,对外语类专业的历史方位、课程思政建设以及新文科建设进行深入阐述,让我对外语类专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随后,有幸观摩了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半决赛,比赛涉及英语类专业综合英语、写作、口语、视听说、跨文化沟通等核心课程以及文学、翻译、商务英语等专业方向课程,各位参赛老师精彩的表现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体会,以后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思想觉悟,勇担外语教育新使命,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径。
3. 外研社2023年全国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任课教师培训:
季夏之月,缕缕清风。2023年8月2—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任课教师培训”成功举办。我院英语教师母一平赶赴西安参加了此次培训。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就《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教学原则作报告。孙有中教授提出,在《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教学中,应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任课教师要实现“三级跳”,理解语言、理解内容,理解当代中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
母一平老师的参研心得:
首先感谢领导和学校,给我提供宝贵的机会参加本次“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暑期研修,作为“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英语演讲教程的前期使用者,在本次培训之后收获满满、感悟颇多。为帮助任课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专题内涵,进一步把握《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内容,培训特别设置专题讲解环节,7位发言人分别基于《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内容,结合不同课程教学特点,就“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教育强国”“文化自信与文化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等主题进行讲解,就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外语人才评价模式进行分享。培训的第二天,由外研社组织“理解当代中国”系列的各大教研室进行专门的教学示范,深入探讨了育人路径。本次培训研讨深入、交流充分,经过本次学习,让我进一步提升了理论素养、更新了教育理念、交流了教学方法。期待在新学期,将培训所得用于教育教学,以高度的自觉、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身“三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