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2023级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新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奋斗精神,了解专业方向和加强专业认识,9月7日,我院分别在渝北校区教学楼、学术报告厅等开展了2023级新生入学专业教育讲座。讲座由国际传媒学院院长杨莉、副院长唐时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团队主讲。
各专业主讲人及团队分别从专业发展与特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学习、社团实践、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他们谈到,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与传媒行业和媒体技术发展联系紧密,希望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之余,积极参与专业实战和社会实践,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融会贯通,提升综合素养。他们还介绍了学院各专业学生近年来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鼓励在座新同学树立专业意识,潜心求学,利用好学校学院提供的平台,扎实学好专业,掌握更多技能,为个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长为开放型、复合型、应用型、全媒型的传媒人才。
新闻传播学:国际传媒学院院长 杨莉
新闻传播学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国际新闻与传播等专业,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现象及规律的学科。杨莉院长从重庆山火、俄乌战争等新闻传播报道现象引入,基于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和趋势,围绕新闻传播学科专业、新闻传播人才素养与能力、国际传媒学院人才培养、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学院产教融合、国际传播等特色,向新生们展示学生考研、实践平台、竞赛成绩等情况,还介绍了学校新成立的博雅国际学院。
她指出,新传学子不仅要对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还要具备丰富的多学科知识,扎实的全媒体传播技能,通过大量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杨院长还给大家强调了一个传媒人应有的个人素养:第一要有健全人格、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第二要擅长写作、有逻辑思维和新闻敏感性;第三要有跨媒体技能、跨学科知识和跨文化能力。第四要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传播能力。
她鼓励同学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未雨绸缪,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以更成熟的心智、更负责的态度去规划和经营自己的大学生涯,让自己的青春熠熠生辉。
就业方向
媒体机构从事新闻采编、文稿撰写、图文制作、视频创作和经营管理工作;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从事政务传播、危机传播、新闻发布工作;涉外工作的单位的相关中英文公共策划及报道;从事广告创意与制作、广告传播与运营、数字营销传播、企业品牌传播等方面工作。
网络与新媒体:国际传媒学院副院长 唐时顺
网络与新媒体(华龙网融媒体校企合作班)是学校与华龙网共建华龙融媒体产业学院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举办的校企(校媒)合作专业。本专业以OBE理念为导向,紧跟行业需求,培养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好的国际视野,具备系统的新闻传播学知识、较强的融媒体理念与思维、融媒体新闻采编能力、融媒体技术整合应用能力、融媒体内容生产传播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协调能力的开放型、复合型、应用型和全媒型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互联网企业及媒体机构从事新闻采编、文稿撰写、图文编辑、客户端运营、网络推广、电商策划、产品经理等工作;党政机关从事新媒体政务信息传播工作;企事业单位从事品牌传播、企业文化建设、危机传播等新媒体传播工作。
播音主持与艺术:视听传播教研室播音主持教研组组长 秦轩
播音与主持艺术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专业,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目标培养具备备新闻传播基本理论知识、融媒体产业思维,深厚的文化功底,能从事播音、节目主持、采编、节目制作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视听传播教研室播音主持教研组组长秦轩老师作为专业教师代表为2023级新生开展专业认知讲座,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五年发展以来的丰硕成果,给满怀憧憬和昂扬斗志步入大学生活的新同学们开了一个好头。秦轩老师还结合自身情况给同学们分享了专业经验,鼓励大家以独立自主的好姿态实现自身价值。
随后,视听传播教研室还举行了2023级播音专业学前测试,晁骞老师,秦轩老师,郭新颖老师和邹晓老师担任评委,测试内容为文段朗诵及即兴评述。
测试内容为文段朗诵及即兴评述,这一测试更好掌握了新生自身能力及基本功,还能推动班级分配工作的有序开展。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入学专业教育不仅让他们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四年大学生活也有了清晰的认知和规划,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