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探寻多屏并置,展开影像景观——重庆大学杨尚鸿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3-11-15 10:01 浏览:次 来源:国际传媒学院


10月26日下午,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艺术专委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重庆电视台执行总策划杨尚鸿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问道电影——多屏共生媒介生态下的影像叙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杨莉院长主持。

1.png

2.png

讲座伊始,杨尚鸿教授介绍了重大美视电影学院电影教学的“千百万工程”,即看百年电影、读千卷诗书、行万里征程。他提到电影语言是跨世纪的,大脑就是一块屏幕,世界就是影像,影像就是世界。接下来,他从三个方面展开讲座:了解学科专业坐标、树立新的影像媒介观念、基于大脑-媒介-屏幕的影像美学。

3.png

首先,杨教授谈到当今新文科背景下,定位自己的学科坐标尤为重要。他向同学们细致地梳理了文学与艺术学的关系,进一步提出新闻传播学与戏剧与影视学的紧密关联。他提到要树立新的影像媒介观念,关注“大脑—媒介—屏幕”,再一次强调了“大脑即屏幕,世界即影像”的观点。杨教授将电影与哲学结合起来解读,简要介绍了德勒兹的“情动”(Affects)这一概念。接下来,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何为情动,并了解当下多屏并置的视听媒介生态,杨教授详细梳理了从书写/屏到图画/屏再到银幕/屏、视频/屏、界面/屏的演进,从专业角度接轨传媒产业的发展,以索尼(VAIO)、苹果(Ipad)、联想(Thinkpad)、脸书(Facebook)为例,进一步说明了当今我们被影像媒介包围的现状。最后,杨教授向同学们分析了《隐入尘烟》从微屏幕到大银幕的互动,并以《革命者》、《志愿军》等丰富的影片案例再一次阐释了何为情动剪辑与剧作。

4.png

在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杨教授针对“电影叫好还是讲座更重要?”“中国缺好的类型片导演还是文艺片导演?”以及“历史题材电影票房不佳”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解答。

最后,杨莉院长对杨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她说本次讲座让同学们加深了对电影、对传媒的理解,给现场聆听的师生带来很多启发,拓展了与会师生的学术研究思路与影视创作视野。本次讲座在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