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校园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1月10日,由8590am发现海洋财富科研处主办,国际商贸与管理学院承办的“2023 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辩论赛决赛在綦江校区求是厅隆重举行,我院出战的辩论队(团队成员黄喜英、谭儒烨、张莺、钱初阳、冉菁菁、雷逸轩)斩获冠军。
首先,杨海涛副校长致辞,希望通过本次辩论赛,选拔出最强的辩论队伍,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同时也能帮助同学们开阔思维,从本次辩论赛中有所收获。
辩论赛决赛围绕“实现科技创新发展,人才还是制度更重要”这一辩题展开,正方选手为西方语学院,所持观点为“实现科技创新发展,人才更重要”;我院辩论队为反方选手,所持观点为“实现科技创新发展,制度更重要”。
比赛伊始,正方一辩立论开篇,论述了古往今来各类人才的重要作用。我方四辩选手黄喜英老师从人才的定义入手质询正方的逻辑漏洞,强有力地指出人才是在科技创新的发展中起到某一环节的作用,但制度是保障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因素。我方一辩选手谭儒烨老师论述了制度对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三方面的重要保障和引领作用,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入手,以双城经济圈发展制度结尾,为我方奠定论点。
随后,我方二辩选手钱初阳同学回击了正方选手所谈到的四大发明技术属于人才的作用,从四大发明的诞生阶级基础入手,为观众剖析了制度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再引经据典、从古论今地罗列了西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的洋务运动、改革开放制度等内容,有力回击了正方的提问。钱初阳同学也因此荣获了此次辩论赛的“最佳辩手”这一称号。
在三辩互相攻辩环节,由我方三辩选手张莺同学承担重任,以土壤和种子的关系来比喻制度和人才,并指出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能够在沙漠里长出仙人掌,而是长出一片漫山遍野的森林,以此回应对方辩友提到的“人才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好的土壤也能长出种子”这一观点。双方三辩针对制度的前瞻性和人才的能动性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比赛最后,我方四辩选手黄喜英老师总结论点,重新审视了今天的辩题“实现科技创新发展”,“实现”是动词,“发展是目的”,论证了制度才能保证这一发展过程的持续性和结果的先进性,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又不乏深刻感情的辩词,让台下观众十分共情。
辩论结束后,奚正新副校长分别对这两场比赛做出了精彩的点评,不仅给予了高度评价,还针对不足之处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场各位都受益匪浅。
我院四辩选手黄喜英老师获得了教师组“最佳辩手”称号,2022级深度报道1班钱初阳获得了学生组“最佳辩手”称号。
据悉,本届比赛共有学院参赛队伍8支,分为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四个阶段。回顾近一月的比赛进程,我院辩论队队员感触颇深。此次出战队伍为新兴组建的队伍,团队成员共8人,包括黄喜英、谭儒烨、钱初阳、张莺、冉菁菁、雷逸轩、谭双龙、韩龙宇。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院辩论队每周开会模拟赛场、熟悉赛制、收集资料,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决赛前一周还分为正反两支队伍,进行团队内部的模拟辩论,找寻自己的弱点,思考对手可能会攻击的要点,最后才一路获胜,终成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未上场的4位同学(冉菁菁、雷逸轩、谭双龙、韩龙宇),也紧跟每次训练的步伐,磨练上场辩手的临场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针对不同辩论的选手制定了不同的提问角度,收集我方论点的背后资料。为应对身体等突发情况,雷逸轩和冉菁菁同学同四位上场辩手一起前往綦江校区,做好应急准备,他们都为团队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在本届辩论赛中,我院辩论队始终坚持“不求输赢,但要打出水平,赛出风格”的宗旨,队员在论证观点时娓娓道来,在反驳对方时有理有据,在比赛结束后跟对方辩友友好交流。最终比赛圆满落下帷幕,我院师生在校赛的舞台上也展现出传媒学子善于思辨、勤于思考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