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突破|重外院师生均获 “中华经典诵写讲”全国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3-12-08 09:40 浏览:次 来源:国际传媒学院

近日,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执委会公示拟获奖名单,我校国际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组组长秦轩老师,202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邓诠武、韩金靓同学(指导老师:秦轩、晁骞)分获教师组、大学生组全国一等奖。这是继我校师生在2022年“齐越节”中获奖后,又一次斩获朗诵艺术类国家级竞赛奖项。


据悉,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负责实施的公益性、全国性赛事活动。大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诠释中华优秀文化内涵、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为目标,旨在提升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营造亲近中华经典、热爱中华经典的社会氛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时跨半年,两次推送,四次入围,从校赛、省部级决赛,再到全国半决赛、总决赛,今年10月,我校师生分别在北京语言大学梧桐会堂与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同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队伍展开角逐。教师组秦轩老师用朗诵篇目《这是一张张怎样的脸》深情赞颂了边防士兵舍小家为大家、“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伟大。大学生组的邓诠武、韩金靓同学选用《记念刘和珍君》(节选)这一篇目刻画再现了民国十五年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了“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秦轩老师在北京语言大学参赛

邓诠武、韩金靓同学在中央戏剧学院参赛


准备过程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书香新时代,‘典’亮新征程”。在创作阶段,两位同学着手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散文开展创作,决定以事后回顾、案发现场的角色分配,即以文章作者鲁迅先生和“三一八”惨案目击者——与刘和珍君同去请愿的女学生的身份来对文稿进行创作。

要想演绎好这样一篇有具体人物分配的稿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好角色感,从线下学院选拔中脱颖而出后在进行更深一步的指导打磨时,两位选手都被“如何更好更恰当地拿捏到说每一句话时角色的情感”这个关键问题难到了,对于这个困境,秦轩老师指出广义与狭义备稿须加强。于是选手们拿出《觉醒年代》《国家记忆》等视频资料一遍又一遍地观看体味,对稿件反复琢磨,练习,到了约定好录制视频的那天,终于向老师,也向自己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提交录制的视频投稿进行线上选拔,顺利通过初试复试进入国赛,接到要去北京线下比赛的通知,陌生的环境与赛前的“万里”奔波使两位选手压力不小。到了比赛现场,选手们在赛前彩排时根据现场的环境和条件迅速确定了走位和灯光设计,并对近六分钟的背景视频进行了反复多次的调整和修改,力求完整呈现舞台的每一秒钟。比赛前,指导老师秦轩对两位选手说:“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全情投入,忘掉分数,尽情呈现。”最终,他们不负众望,取得佳绩。


创作感想

韩金靓  2022级国际传媒学院20班

这次比赛毫无疑问是对我专业能力和个人心态的一个考验和提升,在找角色感的时候我常常闭上眼去回想自己看过的资料和视频片段,睁开眼,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个年代那个时空,我就是请愿群众的其中一个,我就是要为刘和珍、为在暴政下失去生命的冤魂发声,感觉浑身都充满了那个年代爱国学生的热忱。

这次能拿到全国一等奖真的感到荣幸,也是这么长时间付出的一个回报吧,尤其是用这样一篇从高中读到后就十分喜爱的文章,感觉又给这个奖增添了一层不一样的意义。

邓诠武  2022级国际传媒学院20班

拿到这篇散文的时候,视线中浮现的是一行行辛酸、深刻的文字——“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能够将我们对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理解带到全国诵读大会的舞台上,去讲述那段动荡历史中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年的觉醒与斗争,让我们感到无比荣幸。从广义背稿了解史实背景,到建立表达依据和打磨舞台设计,几乎每一个环节我们都经历了反复讨论、推敲,并大量投入精力到排练当中。在诵读大会的舞台上展现,与那么多实力出众且精心准备的参赛队伍同台竞技,让我此次参赛收获满满。前行道路任重道远,回观自身仍有诸多不足,我会继续勤学笃行,耕耘沉淀,在此感谢诵读大会和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们。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下步,我校师生将继续以虔诚敬畏之心对待教学,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待实践,不断为师生搭建多元发展舞台,让其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此次比赛是我校参加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获奖等级最高的一次!充分体现了我校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积极性!我校将通过此次的激励,继续引领全校师生亲近中华经典,增强爱党爱国情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