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第五届传媒人素质大赛 —— 我和我眼中的科创

发布时间:2024-04-11 23:27 浏览:次 来源:国际传媒学院

活动主题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590am发现海洋财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源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青年学子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通过挖掘现实鲜活素材,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担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青年使命,助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以及多元立体传播格局,展现当下中国科技的发展创新创造,同时提升大学生用外语展现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中华美学魅力的能力和本领,培养和激发我院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绽放青春色彩,展现青年担当,我院特此以我和我眼中的科创为主题举办第五届传媒人素质大赛。

01 活动时间

作品提交时间:2024年4月28日

决赛时间具体通知后续在内发出


02 活动地点


初赛:线上网评

决赛:渝北区学术报告厅


03 活动对象


国际传媒学院全体学生


比赛内容

本次比赛采用选手“用外语讲中国故事”的赛制,本次征集活动的短视频需围绕“我和我眼中的科创”主题,可以选择“科创与我”“科创非遗”“数字科创”中的任一单元,综合运用多元叙事技巧和丰富视听语言,讲述从高校到地方,从企业到产业、从载体到人才、从政府到市场,时时处处涌动的科创热潮背后的故事。

01 科创与我

新时代赋予高校学子新使命、新舞台,召唤新担当、新作为。随着新技术、生产和传播工具的大规模运用以及高校的学科交叉、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四新”建设迈向新格局,知识创新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在此背景下,科创引领文化创新、知识创新、实践创新等方面的方法、手段、事例、范式层出不穷。学生可选取不同视角,既可以讲述个人、团队或身边同学在亲身参与科创相关的实习实验、项目研发、课程研习等实践过程中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得所获,或是重要赛事、大创训练等科创活动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或改变等,也可以挖掘对自己影响深远的校内外老师或者科技工作者的科创经历、科创成果、科创故事,并从中感悟的科创报国之美、科技创新之美、科研攻关之美。

02 科创非遗

结合亲身经历、身边故事、采访调研,讲述非遗传承人与相关的文化从业者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赋能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从“文物式”平面保护转向“科创+非遗”交互立体化保护,为内涵不断创新丰富的工匠精神留下影像注解。比如,有的基于各类短视频软件、自媒体平台、社交网站、有声平台等数字新媒体,让非遗在网络平台上变得“触手可及”;有的通过引入了现代化的技术及设备,或是吸收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改良非遗制作技艺,促进非遗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均让传统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更大活力和生机。

03 数字科创

受益于国家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字科创正与文化、金融、医疗、教育、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和行业深度融合,引发“科技+人文”“科技+金融”“数字+文化”等数字相关产业加速崛起,新兴业态、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比如元宇宙、数字人等数字文化业态已成为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上述种种,选择合适切入点,讲述自身所了解或接触到的诸如数字技术(AR、VR、AI大模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如何通过创新和变革,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或是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如何带来更高效率的技术迭代、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和更多元的社会价值等有关数字科创历程以及成果转化应用背后的人、事、情。

比赛要求


  1. 拍摄要求:

    拍摄工具及制作软件不限

  2. 视频要求:

    (1)作品需契合主题;

    (2)作品内容必须积极健康向上,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3)视频作品语言为英语;

    (4)视频作品分辨率为1280*720或以上,接受MPG、MPEG、MP4、AVI等格式文件。配有英汉双语字幕,时长为4~6分钟;

    (5)视频配音必须由参加活动的学生自行完成。如利用多段视频素材的,需加工、剪辑合成一段最终版视频后参评;

    (6)参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主办方不承担包括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出现上述纠纷,主办方保留取消其参赛资格及追回奖项的权利。

  3. 参赛要求:

    (1)个人报名;

    (2)团队报名,不超过5人。

    (3)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全日制在校学生。每个参加活动的学生或学生团队限报1件作品。学生团队包括1名负责人和不超过4名的团队成员,且不可跨校组队。已参加过往届活动的选手须携全新作品报名参加。每件作品须有1-2名指导老师。

      奖项设置


活动设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优秀奖两个。

最后会从决赛获奖作品中选送1-2个作品参加市级比赛。


作品提交

参赛者填写“国际传媒学院第四届传媒人素质大赛作品登记表”(作品为mp4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B),统一命名为:年级+班级专业+姓名+手机号(如:2022级+新传1班+王某+180********),发送至电子邮箱:【新媒体中心部长电子邮箱1662532426@qq.com】,于4月30日晚22:00截止作品提交,逾期为提交的视为弃权。

微信图片_20240415111610.jpg

(QQ群聊用于解决相关疑问及通知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