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实践周IDAY2 调研·访谈·磨课·研讨·讲座国际传媒学院实践周简报(二) ​

发布时间:2024-05-15 16:56 浏览:次 来源:国际传媒学院

8590am发现海洋财富(china)公司-官方网站

一、实践调研类

1.企业走访实践,寻味山城记忆,感悟本土风情

5月14日下午,我院师生来到重庆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企业实践调研活动。此次活动由国际传媒学院《软广告营销实务》课程组组织策划,李欧伦老师带队,30余名广告学相关专业同学共同参与,亲身感受天友乳业品牌生产建设情况,并从中学习和掌握品牌推广与建设的相关知识。

学生参观企业文化中心

此次活动中,大家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参观乳品加工厂环节时,同学们深入一线了解牛奶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标准,感受到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包装配送的全过程,并学习到如何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通过参观天友乳业,学生们深入了解品牌的起源、产品特点和市场定位等方面,以及作为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如何利用品牌宣传和广告手段来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据了解,重庆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有着93年的悠久历史,作为本土品牌对于学生们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下一步,我院将继续推动产教融合,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在为国传学子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有效对接实习就业需求。


学生活动现场照片


2.深入华熙文体,洞察文化产业

5月14日,由国际传媒学院与商界传媒共同策划的企业实践调研活动开启第三站,来到华熙文体公司,旨在让学生们亲身深入文化产业一线,了解行业动态,以及传媒演艺的运作模式。学生们六人一组,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华熙文体业务板块进行了深度调研。

学生参观华熙LIVE主场馆

首先在华熙文体公司相关负责人的引导下,同学们对华熙Live·鱼洞这一举办了大量演唱会和国际性赛事的场馆从结构、功能、构成及过往举办的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之后又逐一调研了室外体育场,商业综合体等重点业态,对于复合型商业有了全面立体的认知。最后,同学们参观了华熙文体办公大楼,在这里通过华熙文体负责人的深入介绍,同学们对文化产业综合开发及文化体育公司运作有了更为具象且全面的理解,并且通过与华熙文体总经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高频互动中,同学们围绕着自己关系的企业人才需求、演艺活动运作流程和商业模式扩展思路等方面进行了双向深度交流。

同学们走进华熙文体公司,通过观察、提问、记录等方式,获取一手的社会素材。每个团队都带着自己的问题和目的,深入现场,积极提问。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都对商业实践和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


学生与华熙LIVE负责人深度交流沟通



3.德庄园区实践行,学生受益启新程,企业参访调研——德庄火锅庄园

5月14日上午,国际传媒学院开展实践周企业实践调研活动第四站,参访调研德庄火锅庄园。活动由商界青年内容总监魏嵩、我院教师孙利军、张琦玥老师带队,共28名学生走进德庄火锅庄园实地调研。

活动中,师生们在解说员的引导下,感受到了德庄大火锅园的艺术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学生们也展现出了非常饱满的热情,参观了德庄火锅园的二馆、二场、三长廊、四厅和一中心,了解了德庄火锅的发展历史、溯源消费、企业文化,也感受了工厂火锅、麻辣文化共创、红砖艺术长廊、潮玩生活美学等德庄火锅的多样化业态,并与德庄火锅营销总监李总进行了座谈交流。座谈会上,李总介绍了德庄火锅在科技研发方面的领先、详细讲述了产品—运营—营销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们受益匪浅,并在这一过程当中提出疑问,李总一一解答,学生们也豁然开朗,收获了很多实践中的知识。

此次调学生们认识到了德庄火锅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己所学专业的发挥空间等,也使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体会到所学习的营销管理等相关管理方面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未来个人所学专业的特长发挥的可能性行业。


学生参观德庄火锅庄园现场



4.国际传媒学院师生参与“重庆城市精神”摄影联展征稿前的摄影写生活动

2024年5月14日下午,国际传媒学院的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等专业的师生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重庆城市精神”摄影联展征稿前的摄影写生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践学习提升学生们的摄影技能和审美能力,同时也为即将举办的摄影联展征集高质量的作品。

学生参与“重庆城市精神”摄影联展写生活动现场

师生们首先来到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他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感受艺术带来的独特魅力,为接下来的摄影实践汲取灵感。随后,师生们抵达了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他们通过镜头捕捉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用照片记录下了重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此次摄影写生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老师们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重庆这座城市的历史、艺术文化和精神内涵,用镜头捕捉城市的灵魂,展现重庆的独特魅力。同时,国际传媒学院也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传媒人才。



二、大咖讲座类

1.专业讲座,学科竞赛引领下的创意生成与意象表达


5月14日下午14:30,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组邀请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朱占忠副教授为大家带了一场《学科竞赛引领下的创意生成与意象表达》的专题讲座。

朱占忠教授的丰富经验和专业见解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参赛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其意象设计表达能力的角度细心讲解以下四个内容:

首先强调了学科竞赛在教育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他提到,参与学科竞赛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实践经验,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参与竞赛,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广告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着,朱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与实践中8590am发现海洋财富设计作品创意生成与意象表达的经验和方法。他详细讲解了创意的来源、如何捕捉灵感、以及如何将灵感转化为具有意象表达力的设计作品。他特别强调了创新思维在广告设计中的核心地位,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以独特的视角展现设计的魅力。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作品的创意生成与意象表达,朱教授还展示了一系列优秀的设计作品案例。他通过逐一分析这些作品的创意点、设计理念和意象表达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最后,朱教授针对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提供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技巧。他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攻克难题。同时,他还分享了如何撰写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如何有效地展示设计成果等方面的经验。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他们认为,朱占忠教授的讲座不仅提升了他们对广告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参赛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大家纷纷表示将会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朱占忠教授授课内容展示


2.“一化两型”人才培养微访谈节目录制实践

2024年5月14日下午,国际传媒学院广告专业师生,在融媒体演播室进行了实践周系列微访谈的采访活动。本次访谈有幸邀请到副校长、纪委书记奚正新,副校长刘毅、宣传部部长曹瑜、学生处处长张晶接受采访,本次采访针对学校“一化两型”和“学生就业”等相关问题展开访谈。

副校长、纪委书记奚正新出席访谈

副校长刘毅出席访谈


“一化两型”人才培养微访谈节目录制现场


三、教师磨课类

实践周|“雕琢打磨,助新成长”——创意传播教研室开展青年教师磨课活动

5月14日8:30-12:00,创意传播教研室于IA201教室开展“雕琢打磨,助新成长”为主题的青年教师磨课活动。由卢运佳等10位青年教师参与磨课,院长杨莉、副院长唐时顺、院长助理刘俊、银龄教授龚炜、教研室主任景熹和周媛老师担任点评专家,创意传播教研室全体教师观摩学习。

杨莉院长等院领导担任点评专家

本次活动旨在加强青年教师备课和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进教师队伍多维发展,推动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以及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磨课活动中,各位教师围绕教学设计说课,再聚焦知识点或章节开展课堂教学,时长15分钟左右。随后专家对教师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并围绕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提问,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创意传播教研室全体教师认真观摩学习

每位磨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理念方法各具风格,其中卢运佳老师以“新时,新质,新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国广告价值观下《广告学概论》课程中广告公益营销知识点进行讲述。卢老师从教学痛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等方面说课,以课前作业的分析点评作为课程导入,并辅以案例教学法深入剖析。在课程内容的讲述中,卢老师灵活运用AI智能社群等数字资源和学习通等线上学习平台,寻找教学创新新方法和新理念,通过布置学科竞赛作业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接轨,嵌入仿真实验教学模式,赋能学生高阶挑战。

卢运佳老师磨课现场

孟晗伊倩老师在《构图与色彩》课程设计中结合课程特点融入思政元素——中国传统文化的案例典范,以帮助学生理解平面广告中的对称性构成有更深入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启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暴晓曦老师鉴于《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中较强的实践性,采用仿真实验教学理念,接入专业实训平台——国家电子商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利用电商模拟实现知识技能的实践操作。在仿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网店开通、装修等电商运营能力,提升学生对电子商务运营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孟晗伊倩老师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后,院长杨莉点评道,青年教师在展示环节有主动运用新教学理念,有课程思政的融入,在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设计上还需进一步强化。院长助理刘俊老师建议,课程内容需注重对课程思政的侧重和接轨,加强思想育人。创意传播教研室主任周媛老师强调,在说课环节应注重数字化中对数据的归纳和总结,讲课环节要加强跟学生之间的互动。

杨莉院长点评发言

银龄教授龚炜最后总结,教师基本素养值得肯定,教态自然。在课堂教学中理论固然重要,但更要侧重跟实务的结合,重要知识点需引导学生及时回顾,将知识勾成一个链条。除此之外,课程案例选择要经典,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银龄教授龚炜点评发言

通过本次磨课活动,创意传播教研室的教师们不仅深化了对课堂教学内涵的理解,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未来,教师队伍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2、以磨促教共聚成长——新闻传播教研室举办青年教师“磨课”活动

教,有所得,磨,有所获。5月14日上午8点30分,在教学楼1A202教室内,主题为“雕琢打磨,助新成长”青年教师“磨课”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不仅得到新闻传播教研室全体教师的积极响应,还得到了国际传媒学院院长杨莉、副院长唐时顺、院长助理刘俊的高度重视和指导,并请到了罗小萍教授进行专业点评,指点迷津。

这次活动主要分为讲课与评课两个环节,活动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这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与思想碰撞,促进教师不断进步与成长,也促进了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为点亮学生的未来之路夯实基础。

在这次磨课活动中,9位青年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及专业基础等特点,阐述了各自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思路,并生动地讲授了新闻采写、新闻编辑、外国新闻传播史等专业课知识,展示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课堂。罗小萍教授在一方面肯定了9位教师的知识专业度,课程熟练度,另一方面就课堂设计、课程内容、教态以及PPT设计等问题提供具体建议和期望,使各位教师得到了教学层面的指导,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期间,针对张源老师教授的《广播电视评论节目》课程,教研室主任景熹强调,虽然理论要系统学习,但也要注意设计实践实训环节,让学生主动思考与练习,比如指导学生策划一档电视节目并拍摄等等,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的积极性。

磨课活动的最后,院长杨莉与教研室主任景熹表达了对于罗教授亲临点评的感谢,强调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教学发表展望。磨课是展示一堂优质课程的关键,也是一堂课走向成熟和高阶的经历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自我磨砺,需要同行之间相互切磋,更需要专家领导的指引。此次新闻传播教研室磨课活动随着教师们热烈的讨论声中渐渐落幕,未来,要再接再厉,把这次磨课活动达成的共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相信在实践中会有新的收获。



3、齐心聚力谋规划•携手共进擘蓝图|我院召开传媒类专业建设研讨会

为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加强专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链接,提升学科专业契合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能力水平,5月14日,我院在渝北校区实训楼401召开传媒类专业建设研讨会。会议由院长杨莉主持,副院长唐时顺、各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及组长参会。

会上,杨莉院长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聚焦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详细阐释了专业定位的内涵及可探索的路径。她指出,专业定位是传媒类专业建设的基石,传媒类专业定位应当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紧贴行业需求,体现新文科建设,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在汇报交流环节,各专业负责人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聚焦点、重庆社会经济发展定位及相关产业发展最新趋势,从“what、why、how”三个维度对产业背景、专业定位和实现路径进行了阐释。与会人员结合新文科建设、AI技术发展、乡村振兴、重庆城市传播等领域剖析了各专业与社会经济的链接点,讨论交流了可实践探索的链接策略和路径,并形成了初步结论。

此次研讨会梳理了各专业的差异化定位,明确了专业建设方向和思路,为进一步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支撑,为本科合格评估和教育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