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实践周|DAY4调研深化·实训强化·教学优化·讲座启发——国际传媒学院实践简报(四)

发布时间:2024-05-17 19:25 浏览:次 来源:国际传媒学院

8590am发现海洋财富(china)公司-官方网站

5月16日,国际传媒学院实践周活动继续展开,探索重庆街区,追寻城市文化;媒体跟岗实战,提升专业技能;校内聚焦热点,挖掘数字故事;专题讲座指引就业方向,助力学生职场发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致力于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强化实战能力,探讨传媒行业前沿,为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提供思路。


一、实践调研类


1.讲好重庆故事:《国际新闻报道实务》课程实践组深入实地考察采写

5月14--15日,在国际新闻报道实务课程组老师的带领下,2021级新闻学、传播学和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们参与了一次以“讲好重庆故事”为主题的国际报道实践活动,通过实地采访、深入调8590am发现海洋财富、资料搜集和英文稿件撰写,报道具有重庆特色的话题和事件,旨在让学生对国际新闻报道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确定了重庆民生项目、非遗文化、山地特色建筑和当地美食等多个不同选题,随即前往事件发生地,积极与当地居民、专家学者等各方人事交流,除此之外,他们还搜集了大量与选题相关的资料。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英文稿件的撰写,并且进行了多次审稿和修改,旨在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同时保证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们成功完成了实践任务,并达到了预期效果--深刻认识到了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并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关注报道国际事件和话题,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学生前往重庆社区食堂和老人们交流


学生正在实地考察盘龙立交,搜集资料


学生拍摄徐家辉老师制作非遗技艺木版年画


学生体验制作木版年画



学生实拍重庆特色建筑


学生采写国际新闻报道《山水之城·魅力之都》



2.课程赋能街区发展:回兴街道周边个体经济透视

实践周期间,国际传媒学院2021级广告学(营销管理)1班的学生在任课老师孙利军的带领下,基于传媒经济学课程实践,就回兴街道周边开展个体经济调研活动。活动期间,学生们对米阅食堂、兰亭兴都会周边火锅店、回兴街道夜市、罐罐米线、粉面店铺等回兴街周边进行了走访调8590am发现海洋财富。

同学们对于这次实践活动热情高涨,自由组队,分别确定各自的选题,实地走访收集资料,随后制定调8590am发现海洋财富方案,确定调8590am发现海洋财富方式,最后执行调8590am发现海洋财富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在调研过程当中,同学们运用传媒经济学中的传媒结构市场的知识,与不同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得出了很多具有实践价值的结论,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见解,取得和很多的实践成果,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这次实践活动对学生们来说是一次非常棒的锻炼自身的机会,学生们更深刻的了解到了疫情过后个体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个体经济的繁荣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带动了就业的发展,给了同学们更加广泛的就业思路。

学生在回兴街道对周边个体经济走访调8590am发现海洋财富(组图)



3.“寻找城市文化”课程实践:探寻卢作孚精神

5月16日,在《融合新闻实务》课程组周媛老师指导下,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胡宇杭、杨静茹、周畅团队,围绕“透过卢作孚精神看重庆城市文化建设”这一主题,前往了由卢作孚先生一手创办的兼善中学。他们通过对学校老师的访谈以及对校园的参观,深入地探寻了“卢作孚精神”对于重庆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卢作孚先生是中国近代享有盛誉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他所极力倡导的“卢作孚精神”涵盖了爱国、敬业、创新、奉献等众多珍贵品质。这些精神不但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在当下具备重大的现实意义。

兼善中学作为卢作孚先生的教育遗产之一,始终秉持着“兼善天下”的校训,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在此,学生们不但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更能感受到“卢作孚精神”带来的熏陶与激励。

在此次采访过程中,该团队与兼善中学老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感受到了老师们对于“卢作孚精神”的理解与感悟。老师还向团队分享了他将“卢作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内容。

经由这次采访,团队更深刻地体悟到“卢作孚精神”对于重庆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意义。它不单是重庆城市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推动重庆城市发展的精神驱动力。

此次采访活动也是《融合新闻实务》课程组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的一次尝试。本次实践周课程组围绕“寻找重庆城市文化精神”为主题展开系列活动,在锻炼专业能力的同时,更是让学生了解重庆,了解城市,更深刻地了解了城市精神。


4.探索美丽重庆 体现家国情怀 展现专业技能 ——实地采访实践教学

5月16日,国际传媒学院大二学生迎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全媒体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践之旅。此次活动由国际传媒学院新闻采编负责组王妍颖、杨希云帆及高殿鸿三位老师们的精心策划,以“寻找美丽重庆”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采访与拍摄,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全媒体新闻制作的各个环节,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素养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自活动启动以来,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分组展开实践活动。他们积极策划选题,围绕不同的新闻价值话题或事件展开探索。他们穿梭于重庆的大街小巷,深入采访当地居民、专家学者以及相关行业人士,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了重庆的独特魅力。从背篓轻轨的独特景象到重庆夜景的璀璨夺目,从繁华的都市风光到宁静的乡村田野,从悠久的历史文化到现代的发展成果,学生们用镜头捕捉了这座城市的美丽瞬间,用全媒体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多元而美丽的重庆。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分工协作,高效完成了采访和拍摄任务。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报道,还提高了自己的采访技巧和写作能力。同时,他们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此次实践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次实践项目不仅让学生们在理论知识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锤炼了技能,提升了专业素养。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们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协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他们不仅有机会走出课堂,亲身体验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全过程,还通过实践项目,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全媒体采访与写作的实际运作模式。他们表示,将珍惜这次实践机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而努力奋斗。


实践周学生校外采访活动



二、跟岗实训类

1.提升专业素养重外华龙融媒体产业学院成员为“5·15”宣传注活力

实践周期间,重外华龙融媒体产业学院成员参加了2024年度“5·15”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暨川渝联动主题宣传活动。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在参与5月13、14日的活动前期的工作部署会议后,各司其职、为5.15活动做足准备,提前走场彩排、协助场地搭建、布置物资展台等。活动当日,他们的身影分布在活动现场各个角落,每个人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坚守岗位,引导好现场群众,有效维持秩序。

我校学生在此次活动中肩负起重担,各自负责不同展台的游戏项目。耐心细心诚心,将让群众接收经济犯罪知识宣传放在第一位,仔细向群众介绍活动内容和流程、耐心指引年纪大的群众扫码答题,进行防骗学习,引导群众有序高效参与互动游戏。现场气氛欢乐,收获群众好评如潮。

“通过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了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媒体人的目标,为群众发声、为群众宣传,我也更加渴望在华龙融媒体产业学院中积极作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学院中一名成员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自身对一线公安人员的工作更加了解,也对学习自己专业的意义更加坚定。

群众参与“打击经济犯罪”游戏


成员引导群众扫码答题


华龙网政法频道总监、产教融合中心校区负责人陈凤娜与成员合影


2.走进艺术展览,走近传媒策划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媒活动中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把握传媒活动策划与执行的方法,深入分析艺术展览与商业活动的融合发展现状,从而结合专业知识更好地策划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的传媒活动。实践周期间,结合《传媒活动策划》这一课程的实训安排,吴怡萱老师组织2021级传播学(专升本)1班和2班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地参观重庆地区的艺术展览。

2024年5月14日--5月16日,2021级传播学专业60余名学生分别参观了“第九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人间有味是清欢--明清画境中的生活景象”、“青山花影”等展览。在实地参观中,各小组首先了解展览空间,围绕展览主题、展区、展项的设置展开讨论,然后结合板块主题,分析其策展思路及特色。此次展览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加深对活动策划中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理解,为学生后期进行活动策划打下基础。

过程中,学生认真观看学习,用图像和文字进行记录。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在艺术素养、审美水平方面得到了提升,更拓宽了知识面,激活了创新思维。让学生对当下展览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媒工作者的工作的多元化和重要性。

“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没有旁观者,你我都是践行人”此次活动为帮助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筑牢风险防控的“防火墙”,守好自己“钱袋子”的同时,也为8590am发现海洋财富华龙融媒体产业学院成员提供了一个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平台。不仅能够让他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更为扎实和全面的知识体系,而且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民生,从而增强对自身新闻专业的认同感。


学生们参观重庆美术馆举办的“天地人和·大道不孤—卢禹舜中国画作品展”



3.感受“生物多样性”提升实战技能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媒体跟岗实训

5月15日,我院2021级广告学学生张巧、2021级新闻学专业邓子涵两位同学来到西南大学,参与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程英子负责的“生物多样性”采访,访谈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张志升副教授和西南大学张家辉老师。张志升老师致力于蜘蛛的研究,张家辉老师致力于真菌类的研究。在媒体老师程英子指导下,同学们主要负责拍摄与采访。

通过与两位专家的近距离接触和交流,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他们在蜘蛛类和真菌类这两个方面的成果,还拓展了视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摄影和摄像技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媒体工作的责任。


采访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张志升副教授和西南大学张家辉老师过程(组图)



三、校内教学相关类

1.关注热点守住底线 理性发声 渝论·青年说第三届川渝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实践教学

5月15--16日,2021级新闻学、传播学和网络新媒体专业的同学们在专业老师周媛、景熹、胡宇晗的指导下,依托《新闻评论》课程,完成了渝论·青年说第三届川渝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的融媒体视听新闻评论的制作练习。在完成过程中,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组内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关注社会时事热点问题和老百姓民生问题,8590am发现海洋财富找与选题相关的资料,完成评论初稿的写作、视频评论的脚本修改、视频评论的拍摄后后期制作等,最后在老师们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了此次网络评论大赛。

在本次实践中,有的组聚焦重庆的“背篓专线”、有的探讨夜校热、有的关注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还有的关注“医保卡购买生活品”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有激情、有想法、理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充分体现了他们热爱国家,直面社会痛点并能提出理性的建议和意见。当然,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选题不当、评论的立意偏颇、语言表达太情绪化等,但最终,同学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次比赛。

关注“医保卡购买生活品”问题现场拍摄画面

夜校热现场拍摄画面



2.数据洞察——挖掘新闻背后的数字故事

实践周期间,《数据新闻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练习是完成“数据新闻选题及框架策划”,2021级新闻学专业同学在王汝倩老师的指导下,基于在之前的课程中就已经对选题和内容规划有了初步的认知,活动伊始王老师就给出了有8590am发现海洋财富框架策划的示例图及构思思路。此次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们培养学生的数据敏感性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新闻选题和大纲设计技能。

此次数据新闻选题及框架策划活动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活动开始各组同学首先通过广泛调研和报告回顾,搜集了多种可能的新闻点。随后进行了多轮激烈的讨论和筛选,此过程也考验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能力、社会洞察力以及对新闻价值的敏感度。在反复权衡各个选题的时效性、数据可获取性以及潜在的社会影响力后,成功敲定选题并按照一定思维逻辑完成了大纲策划。

在本次数据新闻选题及框架策划的实践活动中,其中有一组的选题是:“短剧在互联网上的爆火”。这个主题紧贴社会热点,旨在通过数据分析揭示爆火的成因有哪些?以及短剧是如何占据市场并迅速饱和的。在杨谦、王旭刚、何成收集和分析了大量相关数据后,由李迪山、牟宏宇设计了一个较为清晰的选题报道大纲,邹文垿完成最后的实践周活动总结。



3.“一化三型”人才培养微访谈节目录制实践

5月16日下午,国际传媒学院新闻学、播音主持、视听新闻专业师生,在融媒体演播室继续进行实践周系列微访谈的采访活动。本次采访中,国际商贸与管理学院院长陈玲针对我校特色办学与一化两型相关问题展开访谈。西方语学院院长辜帆对于“双高”“小而特”两词,展开了系列分享。

在采访活动中,播音主持专业的两名同学在郭新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提前“扮演”,并对从邀请嘉宾到与嘉宾的访谈稿件进行了反复的打磨,使得同学们更加快速的进入到了采访的状态。摄像的三位同学在郭羿辰的老师指导下做好了对机位的进行架设,光线调整以及其他录制之前的准备工作。此次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新闻、播音主持两个专业的联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不仅通过实战锻炼了两个专业的专业能力与素养,而且还使得同学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表示:“这次的采访活动,使我收获了很多,这也是我第一次正式的进行访谈节目的录制,我觉得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新闻学的同学表示:“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通过老师们的指导,对于画面的掌控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希望未来还可以有这样的实践机会”。



四、专题讲座类

1.国际传媒学院开展“传媒类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职场素养提升”集体讲座

为促进在校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和传媒类专业就业方向的深入了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传媒就业潮流,助力职业发展规划。5月16日,重庆得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齐欣应邀到校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传媒类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职场素养提升”的专题讲座。

齐欣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和数据,深入分析了当前就业形势,从企业关注学生能力的维度展开说明,介绍企业用人标准,并围绕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择业方向等问题,结合学生发展诉求,为大家分析了当前毕业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给同学们分享了实践性很强的求职策略。

齐欣老师强调了大学生实习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她提到,大学期间参加实习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实践经验,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传媒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齐欣老师总结了求职者的职场素养与技能。主要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抗压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尤其对于传媒人来说,专业技能是基础,如采写、编辑、策划、摄影、制作等;沟通能力则是传媒人必备的,需要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团队协作和抗压能力也是传媒行业所看重的,因为传媒工作往往需要协同作战,且工作强度较大。此外,传媒学生还需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传播真实、客观、公正的信息,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齐欣老师引用了俞敏洪的话:“人的区别,不在于家庭身份,不在于长相,不在于上什么大学。请记住了,这个世界上,能掌管命运的就是你自己。没有任何人能把你从泥泞中拉起来,只有你自己可以爬起来;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你前进,只要你自己往前走。”她引导同学们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大,引导同学们调整自身心态。

此次讲座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认清了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为同学们做好职业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次讲座深度体现了产教融合理念,不仅让学生对传媒就业形势有深入了解,也为企业选拔人才拓宽渠道。同学们深切意识到传媒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趋于理性和务实,更注重求职者的实际能力。

据悉,重庆得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重庆(国家)广告产业园战略合作单位,也是我校与园区开展“3+1”综合实训构建学生增值性评价体系的第四方协作机构。

重庆得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齐欣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