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至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提供学术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办,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共同协办的2024年“全国新闻传播学骨干教师研讨会”于贵阳市举行。会议聚焦AIGC时代的传播生态、媒体实践、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共有来自全国2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和骨干教师参会。我院院长杨莉、教师李亚南、丁芳、韦静君、李菲参会。
(开幕式现场图,图源人大出版社)
(图为我院教师参加研讨会)
7月25日,开幕式结束后,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重审新闻学基石:AIGC时代下新旧议题交织的深度探讨》学科发展研究座谈。王润泽教授指出,在面对“新闻传播本质何在”这一根本性问题时需将目光投向实践的前沿阵地,从中探寻变革的脉络与解答的钥匙。
(图为王润泽会长,图源人大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闫岩教授在《从选题到发表:我的科研之路与指导学生实践》的专题讲座中深入探讨了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选题策略与设计方法。闫岩教授强调,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时代命题,正视社会的动态变迁、其内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是孕育优秀研究选题的源泉,学术研究理应要勾连进人类既有的脉络中去。
(图为闫岩教授,图源人大出版社)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计划、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及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的单波教授,就当前热议的“技术向左,人文向右?”人机伦理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他细致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时代背景下,人机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增强的复杂关系,揭示了这一新兴技术领域对人文价值与科技伦理的新挑战与新思考。
(单波老师讲座现场,右为我院教师韦静君,图源人大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浩进行了《探索人工智能前沿:AIGC趋势引领下的媒体融合深化发展》的精彩讲座。沈教授详尽地回顾并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外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中的实践应用与最新进展,进而引出了8590am发现海洋财富人工智能深入发展的未来趋势与方向的深刻探讨。
(沈浩老师讲座现场,图源人大出版社)
澎湃新闻党委副书记兼副总编辑黄杨带来了题为《澎湃新闻的AI进化:筑基技术新生态,重塑产品矩阵,优化管理流程》的讲座。黄老师通过一系列生动直观的数据图表,全方位展示了澎湃新闻过去十年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深刻诠释了“技术引领,守正出新”的发展理念。
(图为黄杨教授,图源人大出版社)
研讨会闭幕之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的领航者喻国明教授,带来了一场题为《生成式AI浪潮下的传播革新与媒介生态变迁——探索传播实践逻辑的重塑与传播学科的未来图景》的精彩讲座。喻教授以ChatGPT技术和Sora等人工智能应用为例,深入剖析了它们对传播领域及媒介生态带来的深远变革。
(图为喻国明教授,图源人大出版社)
在活动交流研讨环节,我院教师们踊跃发言,极积参与研讨。通过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创新应用,教师们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还强化了与学术界同仁之间的紧密联系与互动,对AIGC为传媒生态和新闻传播教育带来的变革与创新进行了深入思考。
(图为我院教师李菲参与交流提问)
近年来,我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培养,鼓励教师们参与各类学术交流与培训活动。我院教师本次参会将进一步促进我院新闻传播类专业建设,为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