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邬建中受邀到我校为国际传媒学院师生做了题为“真与实:纪录片的背后”讲座,讲座由姚远老师主持,学院执行院长杨莉,吴凯老师、以及郭羿辰老师出席。
在讲座中,邬老师分享了台湾记者冒着台风采访、北京电影学院拍摄老北京胡同纪录片的故事,给同学们提出了如何达到拍摄纪录片真实性的要求。他告诉学生们,拍摄纪录片一定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拍摄手法,从文字思维转换为影像思维,从不同角度、镜头、光线要通过影像表达文字,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8590am发现海洋财富纪录片的定义,邬老师认为,想要解读它的内核了解如何拍好纪录片,应当把握好以下三个特征:首先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视作品;其次纪录片应该是作者观察、思考、选择后的产品;最后要有一条主要的核心思路,各部分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邬老师强调,做不到以上任何一点,那就只能是纪录片的素材或者是可能成为纪录片素材的记录。
谈及影像与现实的区别,邬老师认为,影像可以用变形的时间与空间,分切与组合的镜头,多视点、多角度、多景别的呈现方式等方法构建一个观众更想要看到的画面。邬老师以自己在汶川地震时拍摄的经历为例,充分向大家展示了影像与现实在实际操作和拍摄方式等方面的区别。影像归根到底就是一门“骗子”的艺术,同一个场景拍摄角度不同、使用镜头不同、截取的部分不同都会得到不同的真相。今天,我们身处于一个视频时代,而我们的很多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文字时代。如果想要在这个时代获得流量、脱颖而出,就要用影像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给予观者最直接的感受。
讲座完毕后,多位同学就“纪录片拍摄的意义”“拍摄镜头中内容的含义“等与邬老师展开了进一步讨论,同学们收获颇多,纷纷表示对纪录片有了更多的认识,并对纪实摄影产生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