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国际传媒学院“国际传播”系列讲座第二讲: 国家传播视域下的新闻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1-11-02 15:37 浏览:次 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1028日,由国际传媒学院主办的迎建校20周年“国际传播”系列讲座第二讲:“国家传播视阈下的新闻与社会发展”在学术报告厅成功开讲。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馆长、前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教授担任主讲人,国际传媒学院院长杨莉主持。

蔡敏教授从如何认识新闻切入主题,他认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新闻”,我们应该用多维的视角去看待中国当代的新闻,其中主要包括官方视角、学界视角、业界视角、社会视角、国际视角,其中,蔡教授强调,“学界”和“业界”在新闻和社会发展这一层面,应该注重合作为先,共同发展。他从四个方面分析解读了“被误解的新闻自由”这一问题:中西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具体以中美在疫情期间的相关新闻报道为例;中国的传统;对西方的误读,以西方价值观为例;对新闻的态度,包括新闻采编的规矩以及媒体生产机构机制的不同。

接下来,蔡教授从建设的新闻与破坏的新闻、新闻学的多种面孔以及发展报道的话语实践三个方面阐释新闻与社会发展的问题。蔡教授强调,新闻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离不开新闻业,新闻促进社会变革,新闻推动社会发展,它往往能够开启社会历史进程的新阶段。他认为有多种新闻面孔就有多种新闻学面孔,并且分析了发展报道与发展新闻学的逻辑:国家与发展即追赶与超越;价值观及逻辑,体现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发展的权力即生存权与发展权,前者为对内发展,后者为对外发展;世界信息流通新秩序即多边主义与多极世界,并以“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为例阐述。

最后,蔡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发展报道的话语实践,他从国家传播、区域传播、行业发展传播来介绍发展报道,从话语竞争与冲突、话语与形象和资本来分析话语实践。蔡教授以“直辖重庆及其发展新闻传播的进程”为例,从自身感受谈到重庆城市的具体发展,深入浅出的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发展报道的话语实践。

提问环节,同学们针对自己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讲座内容的思考向蔡教授提问和交流,蔡教授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以及浅显易懂的道理为同学们解答疑惑,强调培养新闻意识对于新传学子的重要性。

杨莉院长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她提出蔡敏教授的讲座对“国家传播”、“发展报道”等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充分的阐释,结合丰富的实例对新闻与国家形象的关系、新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的讲解,加深了同学们对新闻尤其是发展报道的理解,并鼓励同学们多参与学术讲座,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和学术思维能力。


Q$0%3Z_97E[}7NW]R`CD1%8.png


QYD14)HIP4LDXUF~~TK9KSI.png


WJPLZSHAL0[8NFR5O4H4QA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