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为传承中华汉字文化,发扬文化自信,丰富我院的文化知识内涵。2022年4月18日,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于綦江校区教学楼第二阶梯教室举办了“探寻身边的语言发展线索”主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曹保平教授。
讲座伊始,曹教授借“现代汉语课本的框架结构”“近一两年新出现的词”等生活问题活跃现场气氛,并由此进入正题——语音的发展变化。以“万”表数目读“wan”,表复姓读“mo”等读音变化为例,曹教授指出,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化、信息化的到来,语言文字也跟着相对地做出适应与调整,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清晰地认识音的变化,曹教授又以“阿房宫”中的“房”为什么读“pang”为例进行深入解剖语音变化,介绍《辞海》2009年版中,“房”字有“pang”一音,解释为“秦有阿房宫”,解释主讲内容为“a fang”,而大部分的学者又是读“e pang”等阿房宫的名称来源的十四种说法。随着讲座的进行,曹教授从日语韩语汉字的读音来带领同学们发现语音变化的线索。韩语、日语中的汉字词来源于汉字,汉字持续影响着东北亚文化圈,至今韩国、日本现有文字中仍然使用汉字。是以,曹教授认为面向新时代的汉字文化圈语源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曹保平教授与同学们一起探索了《喜欢你》《天若有情天亦老》等歌曲中的语音现象并启发同学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语音的变化,抓住身边的语言发展线索。讲座尾声,曹保平教授鼓励学子们热爱文字,热爱自己的专业,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并对同学们继承弘扬中国优秀语言文化寄予期望!
本次讲座营造了我院浓厚的知识学术氛围,激发了我院学子的求知欲、探索欲,加深了我院学子对专业特色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中国优秀的语言文化。望我院学子学有所用,扎根专业知识,传中华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