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2年11月12日凌晨时分,来自学校的电话铃声持续响动着,“马上到学校会议室开会……”。凌晨通知开会,肯定是有紧急情况。果然,学校渝北校区有学生核酸混检结果显示为阳性,形势十分严峻。学校紧急启动应急状态,整个校园突然静止了,似乎连空气都凝固了,所有学生寝室静默,所有在校领导、老师和工作人员全力投入抗疫工作。根据学校的具体安排,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所有在校老师主要负责七栋学生宿舍的生活保障与核酸检测等工作。
凌晨五点,会议结束。稍作休息整顿,渝北校区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所有在校老师李代丽、王莉丽、马琳、杨蕊伊、刘彬、孙家乐、余娜、张宇共八人向七栋学生宿舍出发,只为准时替学生们送去热腾腾的早餐,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安抚照顾到学生们的情绪。突如其来的疫情,从来没有如此近,学生们显得焦急慌乱,自是情理之中。自此,每日三餐的及时分发,成了学生宿舍静默期间老师们心中最大的牵挂。“自己饿着可以,但不能让学生饿着;自己晚点吃饭可以,但不能让学生晚点吃饭。”此刻,所有老师没有闲情逸致去想象或表达这样的“宏大叙事”,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定地践行着自己心中的信念。无需提前约定,自是不谋而合。他们中还包括后来紧急申请加入的朱丽娟老师、邓菂老师、尹旖老师和王真焕老师。
学生的生活保障远不止一日三餐。“老师,我们宿舍的抽纸不够用了”。“老师,我身体有点不舒服,网上买的药到学校门口了”。“老师,我们宿舍的口罩和消毒酒精快用完了”。一条求助信息,一个求助电话,就是一个学生或一个宿舍的小小的希望,在这个时候,作为学生生活保障的老师,没有理由拒绝身处静默中的每一个学生或每一个宿舍的小小的期待。一日三餐,近万份,尚且能应付,每一个学生或每一个宿舍的小小的希望与期待,自是不在话下,只是老师得不断提醒自己,“搞快点、搞快点……”因为还有其他学生或宿舍正等着他们。
疫情形势严峻,抗疫一线的老师紧张而勇毅,抗疫后方的老师有序而坚定。学生静默,但课不停,这是抗疫后方的老师所能给予静默中的学生和抗疫一线的老师最大的鼓励与支持。“讲规范、讲责任、讲方法、讲人文关怀”,学院领导指出,“疫情严峻,学生静默,后方的老师一定要坚守好自己的阵地,上好课也是在为抗疫做贡献”。一时间,“上好课也是在为抗疫做贡献”,成为后方老师心中的一股劲,一种力量,使他们与一线师生虽相隔两地,但始终心灵相通。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国际汉语教育学院全体师生在学校的统一指挥与带领下,必将坚定地与疫情抗争到底。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无比坚定,师生自由的身影必将很快重现校园,师生问道的场景必将很快重现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