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校园防范诈骗工作,加强对学生的防诈骗安全教育,提高学生防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我院全体师生“反诈防诈”安全意识,构建和谐平安校园,近日,我组织各年级开展8590am发现海洋财富“反诈防诈”的主题教育班会。
此次班会,针对我院易受骗群体的实际情况,通过树立典型人物,扩大宣传力度,真实案例“现身说法”等方式形成全覆盖的宣传格局,让同学们了解诈骗的各种形式,提升同学们识骗防骗意识和水平。各年级辅导员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各种网络诈骗手段,重点讲解了常见的校园诈骗,从多个角度向学生讲述网络诈骗带来的危害,并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自我辨别和防范能力,希望同学们谨记于心,笃之于行。
网络诈骗主要手段:
1. 网络刷单诈骗: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
2. 网络贷款诈骗: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
3. 冒充公检法诈骗:自称是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4. 冒充老师向家长索要“培训费”诈骗:自称老师通过QQ或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费。
5. 冒充领导要求下属向其汇款诈骗:自称是某某领导并以工作为由,要求你以支付宝、微信、银行卡等方式向其汇款。
6. 红包返利诈骗:骗子声称发红包就返利。
“反诈防诈”四要四不要:
1. 转账前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对对方身份。
2. 微信支付宝要开启转账延迟到账功能,发现被骗可以及时撤回。
3. 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所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4. 接到可疑电话或发现自己亲友被骗的要及时拨打110。
5. 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
6. 不要在任何网站接受通缉令、逮捕令和资产冻结令。
7. 不要点击不明链接。
8. 不要将资产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诈骗方式数不胜数,同学们也应该多了解各种诈骗手段,保护自身信息安全。大学生是电信诈骗的主要群体,更应该增强防范意识,谨防诈骗。此次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诈骗形式,增强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诈骗现象灵活应对的防范意识,提高同学们在各方面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自我应对的能力,让同学们牢记六个凡是,让诈骗无从下手。反诈防骗,你我搭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