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8590am发现海洋财富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今天是: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中文大讲堂|“语言类专业大学生需要具备的素养及其训练方法”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3-12-22 08:30 作者:国教院 点击率:

为进一步强化同学们对语言表达艺术的认识,有效规范语言使用,提高大学生语言素养,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于2023年12月15日10时30分在渝北校区教学楼第一阶梯教室举办了“语言类专业大学生需要具备的素养及其训练方法”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特邀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雷冬平主讲,由国际汉语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邓菂主持。

雷教授提出汉语言文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而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能力是基础和核心。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此次讲座对自己的职业道路有所规划,在专业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雷教授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讲解什么是素养,以及如何具有创新能力来引出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雷教授认为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四个核心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汉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文化素养、包括现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则更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外语能力、跨文化沟通技巧。

2.文化传承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了解和认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则更注重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包括对目标国家文化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3.教育教学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程开发等方面的能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则更注重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4.创新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包新和实践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进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接着,他从学习、研究和创新之间的联系提出语言的一切要落实到研究上。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核心专业素养的关键和基础,并从问题意识(大量阅读、相似现象和普方古对比)、理论意识、前沿意识、创新意识、严谨意识五个方面来讲解如何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雷教授谈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事语言研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语言学家。语言问题处处存在,每一个人都要做语言的有心人。”他建议大家可以通过日常语言、文献语言、网络语言、研究语言四个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语言。

雷教授对内容作出简要的总结,并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要有意识地提升言传素养。本次主题讲座在提高同学们语言素养之时,也讲解了在不同场景如何对语言进行创新运用,鼓励了同学们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12.17中文大讲堂|“语言类专业大学生需要具备的素养及其训练方法”学术讲座 (3).jpg

12.17中文大讲堂|“语言类专业大学生需要具备的素养及其训练方法”学术讲座 (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