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漫步朦胧诗境,体悟如梦诗韵。2024年4月25日14时30分,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中文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三十一讲于綦江校区综合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特邀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胡照明副教授开展题为“朦胧诗歌漫谈”的专题讲座,由国际汉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吴志亮老师主持,我院近百余名学生到场学习。
胡教授谈到:“朦胧诗是当代中国文学走向现代主义的起点亦是当代中国文学最有成就的流派,其影响超越了当代诗坛,甚至超越了整个文坛。由于一些原因,朦胧诗歌在当代诗坛的文学史定位有些模糊,也欠精准,此次讲座旨在给朦胧诗作出初步的文学史定位,唤起历史的记忆,让年轻一代对朦胧诗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情趣。”
朦胧诗是1970年代后期涌现出来的由一批年轻诗人所引领的诗歌创作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及其代表诗人有北岛充满着浓重的英雄主义情结和悲壮感。胡教授说到:“”朦胧诗派的诗人善于通过意象派的表达来含蓄地映射对现实社会阴暗面的不满,诗作当中朦胧化的语言表达往往让人一时之间难以理解,这也是朦胧诗派重要的特征之一。”讲座临近尾声,同学们积极同胡教授展开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向胡教授充分表达自己感悟并结合平时生活学习中的思考,提出疑问,胡教授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同学们受益匪浅。
此次讲座加深了同学们对朦胧派诗歌的了解,激发了诗歌创作热情,增强了诗歌审美情趣。望我院学子能从中收获到对朦胧派诗歌的新感悟,并运用至今后的专业学习及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