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悲喜千般同幻梦,古今一梦尽荒唐。2024年5月15日上午9时30分,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中文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三十五讲于渝北校区教学楼七阶举行,此次讲座特邀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张红波博士开展题为“红楼之魅与红楼之惑”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国际汉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朱丽娟老师主持,我院近百余名学生到场学习。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自成书以来便受到众多读者的关注。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窗口。此次讲座围绕《红楼梦》的魅力与成书、解读过程中的困惑展开。
《京都竹枝词》中说:“做阔全凭鸦片烟,何妨做鬼也神仙。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张教授分别从情节之精巧、回目之精致、细节之精微三个方面讲解红楼之魅,以林黛玉进贾府及二十七回中薛宝钗故意诬陷林黛玉等例子分别对红楼的精妙之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另外从艺术的角度、传播的热度和广度等方面对红楼梦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讲解了红楼之魅后,张教授紧接着从石头、神瑛侍者和宝玉关系之惑、年龄之惑、小大宝玉之惑以及赏赐之惑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红楼之惑。张教授深入剖析文本,结合脂砚斋等人的批语与学界相关成果,对红楼之惑进行了详细且生动的叙述,同学们听得如醉如痴。
讲座临近尾声,张教授总结道:“《红楼梦》因为魅所以惑,又因为惑而增添其魅力。我们一直走在解惑的路上,也永远都被其魅力所折服。魅与惑二位一体,构成了《红楼梦》永久的魅力!”与此同时,张教授还传授了同学们读书的方法:边读书边把自己的“惑”记录下来,带着“惑”往前读,往后看,“惑”自然会得到解答,想法也会随之而升华。
红楼一梦,梦回人间;红楼千情,情系伊人。此次讲座不仅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冲击与洗礼,同时也使同学们对《红楼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讲座不断开阔学术视野,从中汲取智慧与启示,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