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创新研究所
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创新研究所
研究所简介:
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创新研究所成立于2021年1月,前身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管理科学研究所,是专门从事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改革与创新研究的研究机构。
研究所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马克思8590am发现海洋财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习近平总书记8590am发现海洋财富教育及青年人生发展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基础文献的深入研究为基础,以重庆市人文社科项目、市教委重点教改项目等十余项省部级项目为支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内容,致力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热点和前沿问题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研究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研究所紧扣“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以构建高校“立德树人”育人体系为研究重点,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共主持相关方向省部级课题17项,出版学术专著11部,在《经济问题》、《系统科学学报》、《中国教育学刊》等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8590am发现海洋财富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研究所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8590am发现海洋财富青年人生发展重要论述为指导,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8590am发现海洋财富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方向,创新高校育人方式,为做好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指导和实践参考。
成员组成:
负责人:王珲(副教授)
成员:奚正新(副教授)、陈乃哲(副教授)、陈兴芳(副教授)、曹舒璇(副教授)、蔡静(副教授)、何志全(副教授)、张静(副教授)、张玥(副教授)、谢露(中青年骨干教师)、徐筝(中青年骨干教师)、毕扬(中青年骨干教师)、杨兢(讲师)、王语典(讲师)、陶辉(副教授)、吴如涛(讲师)、潘家玲(讲师)
标志性科研成果:
(一)省部级项目:
1.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9项:
①王珲,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2020年度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②张静,青少年家暴行为家校合作干预机制研究,2020年度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③陶辉,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2019年度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④陶辉,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2022年度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⑤吴如涛,新时代自媒体语境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基础研究,2018年度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⑥吴如涛,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研究,2021年度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⑦张玥,学生社交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的应用性研究,2018年度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⑧奚正新,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战略思想发展史研究,2017年度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⑨蔡静,融入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法律风险教育,2017年度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2.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
①徐筝,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系统建构研究和实践,2020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②张静,家风家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2018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③王珲,翻转课堂模式对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研究,2016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④吴如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2020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3.重庆市高等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年度课题4项:
①陶辉,“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
②吴如涛,新时代自媒体社交场域的高校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
③张静,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维融合路径构建,重庆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
④蔡静,法律风险视域下的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构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
4.重庆市社科规划培育项目1项:
①张静,乡村治理现代化下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动态决策监督机制研究,
5.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项目1项:
①陶辉,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2019年重庆市
(二)学术专著:
1.王珲,《追逐阳光——大学生积极心理创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11;
2.王珲,《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现代出版社,2015.12;
3.奚正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国商业出版社,2014.7;
4.奚正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4.10;
5.奚正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9;
6.奚正新,《踏上崇高的信仰之路——新编高等学校党课培训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11;
7.奚正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研究》,九州出版社,2017.12;
8.蔡静、何志全、徐筝、谢露、毕杨等编写《思想政治理论思考与形成性训练辅导丛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丛书分为四本,分别为徐筝著《立人强国的品格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蔡静、张静著《照亮时代的理论之光:毛中特理论体系概论》,何志全著《复兴的进程与奋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谢露、毕杨著《改造世界的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9.陶辉,《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理论与实践》,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19.11;
10.杨兢、张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
11.徐筝,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9;
12.张玥,《学校心理咨询案例解析》,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20.7;
13.吴如涛,《新时代自媒体语境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基础研究》,沈阳出版社,2020.9;
(三)核心期刊:
1.王珲,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探析,中国教育学刊,2016.8;
2.王珲,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去形式化,中国教育学刊,2016.1;
3.王珲,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教育与职业,2015.5;
4.王珲,从青少年犯罪率增高看我国家庭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2;
5.王珲,萧孝嵘对我国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兰台世界,2014.4;
6.王珲,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及当代价值——评《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领导科学,2021.7.
7.奚正新,试论黄炎培职业教育德育观的当代价值,职教论坛,2015.6
8.奚正新,百年大党文化战略的历史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0.
9.陶辉,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及其实践创新,教学与管理,2017.11;
10.陶辉,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闻战线,2018.11;
11.陶辉,人工智能语境下思政教师的角色重塑,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5;
12.张玥.“共生”理论建构下的城乡生态化建设,经济问题,2018.11;
13.张玥.成人自学考试在线学习动力不足的成因与对策分析,中国成人教育,2018.6;
14.张玥.灾害环境下青少年应激障碍恢复与心理重建研究,灾害学,2019.7;
15.张玥. Interdependence Model for the Crisis of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Boletin Tecnico/Technical Bulletin(EI),v 55, n 13;
16.张静.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8;
17.张静,高等教育信息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模式探究——评《“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研究》,2020年第15期
18.张静.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思政教育策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