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研创新团队
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研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简介:
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研创新团队成立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团队立项为校级科研创新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研究。
①“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新时代“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引,搭建以“思政课程”为核心,“课程思政”系列课程为补充,的民办高校育人机制,创建“课程思政”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突破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集中于“点”“线”的瓶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由单一到多元,强化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隐性价值渗透,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变为一个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过程,打造民办高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化育人体系。
②“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研究。以新时代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研究方向,进行了自媒体语境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基础、自媒体社交场域的高校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等方面的研究。
③ 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为主要研究方向,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德育工作结合路径,帮助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姿态面对生活和社会中的人和事。
④ 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研究。以探索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效能感的提升路径为研究切入点,在贯彻落实全国及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以社会互动论、情境学习理论、人格理论以及群体动力理论等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围绕产教融合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调研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帮助教师围绕“应用型”、“地方性”等转型关键词成长为既有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成员组成:
团队现有成员11人,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团队成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科研素养较高。团队成员中副教授6人,讲师4人;专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5位,专业课程教师1位,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3位,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教师1位,从事高校党建与宣传工作教师1位。
团队负责人:王珲(副教授)
成员:陈兴芳(副教授)、曹舒璇(副教授)、张静(副教授)、 张玥(副教授)、陶辉(副教授)、徐筝(中青年骨干教师)、刘雨婷(讲师)、曹瑜(党建与宣传工作骨干)、吴如涛(讲师)、文晓鹏(讲师)。
科研成果:
1. 省部级项目:
l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4项:
①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陶辉,2019);②新时代自媒体语境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基础研究(吴如涛,2018);
③学生社交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的应用性研究(张玥,2018);
④警察权的刑法保护研究(文晓鹏,2018)。
l 重庆市高等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年度课题3项:
①新时代自媒体社交场域的高校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吴如涛,2019);
②家风家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维融合路径构建(张静,2018);
③中小学生校园严重不良行为矫治体系的构建(文晓鹏,2017);
l 重庆市社科规划培育项目1项:
煽动性言论的刑法规制研究(文晓鹏,2017)。
l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项目1项: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陶辉,2019)。
l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
①家风家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张静,2018);②翻转课堂模式对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研究(王珲,2016)。
2. 专著:
[1]王珲,《追逐阳光——大学生积极心理创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11;
[2]王珲,《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现代出版社,2015.12
[3]陶辉,《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理论与实践》,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19.11;
[4]张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
[5]徐筝,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9
[6]徐筝,《立人强国的品格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9
[7]张静,《照亮时代的理论之光:毛中特理论体系概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3
3. 核心期刊:
[1]王珲.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探析,中国教育学刊,2016.8;
[2]王珲.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去形式化,中国教育学刊,2016.1;
[3]王珲.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教育与职业,2015.5;
[4]王珲.从青少年犯罪率增高看我国家庭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2;
[5]王珲.萧孝嵘对我国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兰台世界,2014.4;
[6]陶辉.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及其实践创新,教学与管理,2017年11月;
[7]陶辉.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闻战线,2018.11;
[8]张玥.“共生”理论建构下的城乡生态化建设,经济问题,2018.11
[9]张玥.成人自学考试在线学习动力不足的成因与对策分析,中国成人教育,2018.6
[10]张玥.灾害环境下青少年应激障碍恢复与心理重建研究,灾害学,2019.7
[11]张玥.Interdependence Model for the Crisis of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Boletin Tecnico/Technical Bulletin(EI),v55, n13
[12]张静.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