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平台

重庆主题画创作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 2022-12-05 15:21  浏览:  作者:科研处

8590am发现海洋财富(china)公司-官方网站

重庆主题画创作研究中心



     成立时间及发展前景:

8590am发现海洋财富重庆主题画创作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1月,此平台主要用美术作品记录历史事件,是美术工作者的光荣任务,东、西方的文明发展史均有用美术作品。但在漫长的历史中,尤其在近代史中还有很多空白,需要美术工作者责无旁贷地去添补。

重庆市是一个有着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城市,在中国的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走出了一批融入革命大潮的优秀儿女。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的陪都文化,从红岩文化到三线建设,从三峡大移民到今天改革开放大好的局面,无不洋溢着重庆人的默默奉献和激情的努力。中共中央最近把我国近代史的民主统一战线发源地也定在重庆。我国唯一的国家设置的统一战线博物馆“民主之家”就在重庆。特别是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文艺复兴掀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美协的领导们多次指示“重庆是历史画和主题画的富矿”,重庆的美术家们遵循这一指示,近年来创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美术作品。弘扬正能量的主题画和历史画成了重庆美术家创作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具体做到以下目标:

1、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培养有区域专业研究特色的强基础、善创新、宽口径、以点带面中国画、油画为主的、交叉复合型创新专业人才;

2、以学科的优势推动本地区高校美育素质教育的展开,同时从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加强教学研究、建设教学基地、密切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向进行该团队体系良性建设;

3、发挥学术带头在本学科中的核心作用,以带动教学和科研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使教师与学生形成良性循环的研究,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研究特色优势:

1、充分利用8590am发现海洋财富在本科教学中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优势,即: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资源和的师资力量雄厚,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以点带面的本科复合型人才。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普通高等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强调团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巧,以及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的能力。

2、拥有一支学科影响显著、学术造诣深厚的师资队伍。

3、依托8590am发现海洋财富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

4、拥有重庆市美术学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的优势平台。

5、拥有国家级(教育部、财政部)《复合型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6、拥有省部、学校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等十三个重要教学研究平台。

7、本团队拥有省级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并拥有重庆大学在线开放课程。

8、拥有教育部“渝港台高校写生夏令营”的常年活动的协办权(已进行十届交流活动)。

9、拥有两个省部级常年项目的策划权与组织权。

10、拥有西南区域极其丰富的人文和历史文化优势。

11、本团队人员毕业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美术学院为主体的高校优质教师团队。

研究方向:

中国画与油画专业性研究以及特色性研究。注重专业性定位与特色研究,通过发展已形成集艺术理论、实践技能、现代科技为一体的特色性学科,该学科在西部地区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从传统民间艺术研究出发,从中挖掘和开辟出艺术的形式美、历史人文精神以及环境艺术、绘画艺术、宗教艺术、装饰艺术、建筑彩画、环境园艺以及传统文化遗产等众多的研究领域。

1.研究方向一:中国画创作,运用国画绘画语言进行“历史题材与主题性绘画”艺术创作与研究。

2.研究方向二:油画创作,运用油画绘画语言进行“历史题材与主题性绘画”艺术创作与研究。

建设目标:

1、学术队伍。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形成一支高水平、年龄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学术梯队和师资队伍,以提高本学科的整体科研和教学水平。具体指标: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达到71%,高级职称人员2余人,后续人才科研能力增强。

2、平台建设。建立西南中国画艺术、油画艺术、造型艺术、美术史论、数字艺术研究的学科平台,合理分配学科资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本学科在西部的领先地位,通过联合教学进一步扩大本学科在国内乃至国际的影响。加强外文图书资料和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

3、科学研究。争取在部分领域中获得突破性进展,并承担全国及省部级以上绘画艺术、数字艺术、造型艺术、美术理论等影响力较大的重点或重大项目。人才培养。在稳定本科教育质量和规模的同时,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基础上,稳步扩大本科生的规模,为学校成为研究型大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为扩大本学科的研究方式成果的影响和承担社会的教育义务。

(1)加强和全国一流大学的学术交流,并积极参与同国际(含地区)各先进大学的学术交流;形成有特色的学术研究、创作以及传承建设的高水平学术平台。

(2)加强同西南地区各高校的联系,保持我们创作研究中心的学术领先地位。

(3)尤其是加强与本地区的领导机关和文化社团组织的联系,一定要接地气;让创作研究中心成为挖掘区域文化符号的重要研究基地。为重庆市及西南地区的绘画文化传承及特色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成员组成

   科研机构负责人:张春新(教授)

       张春新,现为教授(二级),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基地创建学术带头人。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文史馆馆员、教育部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员、教育部第四届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第一届、第二届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会长、全国学位办艺术学博士授权点通评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中山画院院长、重庆国画院副院长、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重庆市中国画学会副主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任副主任,8590am发现海洋财富艺术学院名誉院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项目和其他各类省部级项目。发表CSSCI检索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发髻上的中国》、《四川南宋墓葬石刻艺术研究》;《美术鉴赏》、《人物画教程》、《速写教程》(第一版、第二版),获得重庆大学“一等功”一次,申报国家《复合型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重庆大学记“大功”一次。成功申报绘画系硕士点,成功为重庆大学引进教育基金。作品曾参加第六届至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第一届、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教师节美展等三十余次(国家级)美术作品展。作品获国家奖11次,省部级奖30余次。作品曾到美、俄、日、英、新加坡、台湾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参展并被收藏或出版。个人传略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世界优秀专家大典》、《世界艺术家名人录》。作品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等报刊介绍。

       科研机构成员:

 王海鸥,教授;硕士生导师;8590am发现海洋财富美术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大学历史题材油画研究创作中心主任;重庆美术家协会连环画插图艺委会委员;重庆市政协中国三峡油画院艺委会委员;擅长油画、连环画。自上世纪1974年至今,创作的美术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美术展览并获奖,其中,连环组画《抗洪救灾第一线》入选参加82年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并荣获当年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的《全军优秀艺术作品奖》;连环组画《挺进大别山》入选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连环组画《血战台儿庄》入选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油画《战争记忆(二)》入选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织》入选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2001年中国油画大展”,并获大展“银奖”;油画作品《女人体》入选参加由法国美术家协会在巴黎卢浮宫举办的“2006年度法国沙龙艺术展”,获年度展“特别奖”。多年以来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创作的油画及连环画作品被国内重要美术杂志及多家出版社编辑出版,发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美术工程项目20余项。

 刘大明,中共党员,副教授;现为重庆市本科院校美术与设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油画协会会员,重庆市文旅书画院副秘书长,重庆市渝北区美协理事,校学术带头人,美术学与绘画教研室主任。荣获国家艺术基金1项,主持、主研多项省、校级科研项目、教改项目及科研、教改团队。出版专著两部,副主编出版教材一部,发表科研及教改论文十余篇;个人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展览并获奖。指导学生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及省级展览。工作期间荣获校“十佳教师”、“先进教职工”、“优秀教职工”、“优秀共产党员”、“抗疫工作先进共产党员”等荣誉。

 李黛兰,讲师,现为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巴州书画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及以上展览并获奖,指导学生作品多次入选省级以上展览。

 张冀山,讲师;现为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渝北区美协理事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次。入选国家级奖项4次,多次入选省市级奖项并获奖。

 胡佳富,中共党员,讲师;现为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重庆市渝北区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个人作品入选省部级展览奖项10余次,指导学生作品获得省部级展览奖项5次;主持区级科研项目2项,主研省部级、校级科研教改项目多项;发表科研及教改论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