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创新研究团队
产品设计创新研究团队
1.简介及研究方向
产品设计创新研究团队,依托于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于2024年2月正式成立。该团队紧密贴合市场需求,通过举办教练赛、深化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方式,持续推动产品设计领域的技术革新与应用转化,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团队的研究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跨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前瞻性与实用性结合、系统性与创新性四个维度。团队的研究方向广泛而深入,涵盖了产品智能化设计、产品安全性设计、产品便捷性设计以及产品新业态设计等关键领域,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推动产品设计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团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推动产品设计专业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我校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其中,近期目标聚焦于团队建设与资源整合、技术积累与能力提升、市场需求对接以及基础设施与平台的建设。团队将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研究队伍,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提升整体研究实力。同时,团队将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搭建先进的研究平台,为后续的深入研究与成果转化奠定坚实基础。中长期目标则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突破、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成果转化以及国际化拓展与合作。团队将致力于在产品设计创新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产品设计专业在重庆乃至全国稳定发展壮大做足准备,为本校的教育科研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成员组成
团队负责人:吴寒(副教授)
毕业于重庆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副教授,硕士。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学员、重庆工业设计协会理事,2023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库专家、2020“智博杯”中国(重庆)工业设计大赛评审专家库专家、重庆市綦江区中级创业导师、渝州学者。主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主持并主研省部级项目各2项,主持校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1篇;专利5项;获得国际、省部级竞赛多项,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从事教学以来,主要担任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教授,采用OBE项目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卓越设计思维与技能的产品设计人才。曾多次带领学生参与产品设计专业类、行业类竞赛并获得国家级奖项十余项、省部级五十余项,7次获得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服务与创新设计、智能交互设计、工业设计、体验设计、文创设计、陶瓷艺术设计等。
成员:熊丹(副教授)
毕业于泰国克里克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成果:独立完成吉林出版社出版专著两部《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维解构与应用研究》及《新媒体背景下产品交互设计的行为逻辑》。北大核心期刊三篇《塑料的易用性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农业文创产品开发与产业链的形成——评《“文化创意+”农业融合发展》中国果树出版,及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与创新——评《小而美:景观建筑设计》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发表一般期刊论文十余篇,完成教材编写多部,实用型专利多个等。
成员:石丹沁(助教)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助教,硕士。2023年8月任外语外事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教师。在校期间主要负责家具设计、陶艺设计与制作、文创产品设计、设计心理学等课程,授课时长达1600学时,同时担任4个班级的班主任指导教师,指导毕业生共计20余人。2023-2024学年度荣获艺术学院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个人作品《竹乡新语》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移家》入选重庆美、《温故知新》获BMW中国文化之旅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24龙腾之星·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绿色设计大赛”荣获1个三等奖及7个优秀奖、参加“未来设计师设计比赛”荣获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参加“第四届重庆市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市级”荣获三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重庆赛区”荣获二等奖、优秀奖2个。
成员:董邺聪(助教)
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助教,硕士。2023年8月任教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入校以来主要担任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智能健康家居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未来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渲染、产品模型制作与材料、文创产品设计、产品快题设计、实践考察、设计表现、造型设计基础、毕业论文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共计授课1120课时。现已指导毕业论文26人。入职一年多以来获得第三届重庆市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设计作品获“钓鱼城杯”川渝青春文创设计大赛三等奖,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第五届“太湖稻城杯”文旅创意设计大赛省赛金奖,ECA国际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等奖项。指导学生获第三届重庆市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一等奖,第九届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重庆赛区二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重庆赛区二等奖、三等奖,第十二届未来设计师重庆赛区三等奖等奖项。
成员:张恒振(助教)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助教,硕士。2023年8月任教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入校以来主要负责计算机辅助设计、数码产品设计、概念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等课程。2023-2024学年度获评艺术学院科研先进工作者,个人作品《全流程——马铃薯耕种模块化设计》入选第九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重庆送选作品展。指导学生作品《自动化水果采摘机械设计》获2024华灿奖重庆赛区二等奖,指导学生作品《针对老年群体的智能健康社区服务产品设计——“伴生”》《针对乡镇地区的自发电娱乐系统设计研究》获2024第八届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重庆赛区二等奖、优秀奖等多个奖项。
成员:马 军(助教)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助教,硕士。2023年8月任教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入校以来共计讲授手绘表现技法、文创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等20余门课程,授课时长达1600课时,同时担任4个班级的班主任指导教师,现已指导毕业生26名。2023-2024学年度荣获科研先进工作者。作品《竹乡新语》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移家》入选重庆美展、《温故知新》获BMW中国文化之旅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23重庆市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荣获重庆赛区一等奖,并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参加“2024龙腾之星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绿色设计大赛”荣获1个三等奖及7个优秀奖;参加“未来设计师设计比赛”荣获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指导学生参加“第四届重庆市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荣获三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重庆赛区”荣获二等奖、优秀奖2个。
成员:于明浩(学生)
产品设计专业三年级2班。
3.科研成果
(1)产品设计创新研究团队在成立之后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如下:
董邺聪设计作品《合-荷》获“钓鱼城杯”川渝青春文创设计大赛三等奖、《碧生万仞-新中式茶家具创新设计》获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香林德水-文创产品设计》第五届“太湖稻城杯”文旅创意设计大赛省赛金奖、《茗翔-新中式系列家具创新设计》获ECA国际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等奖项。
石丹沁、马军团队作品《温故知新》获BMW中国文化之旅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一等奖。
(2)产品设计创新研究团队在成立之后参加的国内外培训、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如下:
2024年11月15日,董邺聪参加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大学等联合承办的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年11月11日-15日,熊丹、石丹沁参加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数字技术背景下数字设计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
2024年11月9日,吴寒、熊丹参加重庆交通大学主办的设计之都第二届国际化设计教育论坛。
2024年10月29日,张恒振、董邺聪在重庆悦来会议中心参加《包装工程》编辑部组织的“高端装备人因工程研究及应用论坛”。
2024年9月1日-30日,吴寒参加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文旅融合的武当民俗艺术数字化文创产品设计》的培训。
2024年8月28日,董邺聪参加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沙坪坝区人民政府举办的第四期科创重庆双月论坛暨AI设计赋能成渝双城产业新生态论坛。
2024年5月28日-29日,吴寒、张恒振参加悦来兴城公司联合重庆工业设计协会、重庆交通大学、柳冠中大师工作室及其运营单位举办的《悦来设计大师讲坛:设计战略的顶层设计培训-从“造物”转变为“谋事”暨悦来大讲坛》培训。
2024年5月26日,吴寒、马军参加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和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第六届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工业设计新品发布会及推介活动》——中新设计共建洽谈论坛。
(3)产品设计创新研究团队在成立之后在教学改革上的成果如下:
2024年5月15日-17日,吴寒、崔恒瑀师生受邀参加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在浙江杭州联合举办的工程机械行业科技节活动。吴寒老师指导学生崔恒瑀的获奖作品《地陷灾害紧急救援车及服务系统设计》在科技节活动现场进行了作品演讲。
2024年8月26日,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在第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重庆市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多项的成绩。
4.产品设计创新研究团队的工作范围包括:
(1)人才培养:抓住重庆“设计之都”建设的重大机遇,不断加强与业界、其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探索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扎实专业知识和卓越实践能力的工业设计人才,为重庆乃至全国的工业设计领域输送高质量的后备力量。
(2)创新设计与服务提升:紧跟时代潮流,以重庆“工业设计促进条例”的颁布为契机,深入开展前沿性、创新性的产品设计研究,助力企业实现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为推动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和“设计之都”的建设增添强劲动力。
(3)智库功能:积极发挥智库作用,为学校逐步建立丰富的教学成果库,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基于深入市场分析和前沿技术洞察的决策咨询和战略规划服务。
(4)学术交流:注重与国内外先进设计机构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会议和论坛,分享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引进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还提升专业的学术水平和学校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