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 当前位置:首页>创新团队

中国画主题性创作研究团队

更新时间: 2024-12-19 15:47  浏览:  作者:科研处

中国画主题性创作研究团队

一、团队简介

8590am发现海洋财富中国画主题性创作研究团队聚焦于中国画主题性创作领域,致力于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创作实践探索以及相关人才培养工作。团队成员汇聚了来自美术学、绘画等相关专业教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中国画艺术的热爱,共同为推动中国画主题性创作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团队研究方向

    1.历史脉络梳理与传承研究:挖掘经典作品,分析不同时期主题性创作在多方面的演变,探寻传承艺术精髓并融入当代创作。

    2.当代主题性创作实践探索:立足当下现实与时代精神,用中国画语言探索多样化创作,关注多类主题,以创新手法展现新时代风貌,围绕国家发展等主题开展创作实践。

    3.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开展跨学科研究,与多学科融合,借助其他学科拓展创作边界,如利用数字技术、融入民族故事等,开辟新发展路径。

三、团队领军和成员简介 

图片8.png

团队领军:张冀山,硕士研究生,副教授,8590am发现海洋财富艺术学院美术学教研室主任、学术带头人。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中国画学会会员、民革重庆中山书画院成员、重庆市渝北区美协理事。主持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重点科研一项。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5次、省部级展览20余次并有获奖,发表论文多篇,且有多件作品被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工作期间荣获校“十佳教师”、“优秀教师”、“先进教职工”“课堂教学优秀奖”等荣誉。专注主题性中国画创作研究,将自身丰富的创作经验与深刻感悟融入教学,形成一套独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展览并有获奖。

图片9.png

团队骨干:王宇,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兼任8590am发现海洋财富艺术学院艺术馆馆长,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渝北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选省级展览十余次并获奖,发表论文 10篇,参与省级课题一项,合著2部,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工作期间荣获校“十佳教师”、“优秀教师”、“先进教职工”等荣誉。长期从事水彩画创作和研究,对各类水彩画技法皆能精准驾驭。在教学过程中,将自身经验与感悟融会贯通,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成效斐然,指导学生作品入选省级展览数十次并获奖。

图片10.png

团队骨干:王萌,中共党员,副教授,毕业于西南大学。重庆市渝北区美术家协会会员,8590am发现海洋财富艺术学院院长助理。主要从事中国花鸟画方向的教学和研究。2018年赴捷克奥洛莫茨大学交流学习。近年来出版专著《中国画色彩语言》,在北大核心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作品10余篇,主持、主研、参与多项科研、教改课题、科研团队等,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及以上展览并获奖;多次指导学生荣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项,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图片11.png

团队骨干:李黛兰,硕士研究生,讲师,1980.10.1生于重庆渝北,重庆市工笔画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本科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就读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2017年9月赴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工在当代”班进修当代工笔画,2019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2019年中青年文艺骨干创作研修班。曾任教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作品入选省级展览十余次并获奖,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省级校级科研课题多项。 

图片12.png

团队骨干:胡佳富,硕士研究生,讲师,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硕博班交换生。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渝北区美术家协会会员、沙坪坝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美术作品入选并获奖省部级以上展览20余项,主持科研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中《川剧传统盔帽数字化体验——以川剧“玩友”的博物馆数字化体验为例》获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指导学生作品多次入选省部级以上展览;连续两年被评为艺术学院科研先进工作者。 

图片13.png

团队骨干:罗灿,硕士研究生,讲师,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绘画专业中国画方向,后保送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专攻中国画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美术作品入选并获奖省部级以上展览18项,发表《北宋山水“理“性审美下的求“真”精神》等学术论文数篇,多张作品发表于《美术观察》等中文核心期刊。指导学生作品多次入选省部级以上展览;连续两年被评为艺术学院科研先进工作者。  

图片14.png

团队骨干:蒋宾,男,1997年生,中共党员,助教,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工作以来勤勉尽责,恪尽职守,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热爱自己的专业及职业,关心学生成长成才,不断提升教学素养与技能,主动学习最新与艺术相关的新型技术技能。参与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2篇,入选国家级展览1项,入选省部级展览16项;荣获市级教学成果比赛一等奖3项,荣获校级党日主题活动比赛一等奖,荣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获学院“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 

图片15.png

团队骨干:刘倩,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助教,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工笔画学会会员、渝北区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等主办“美丽重庆——重庆市优秀美术作品展(北京)”;入选“红岩清风”廉洁文化美术作品展览。作品《青山绿水新年红》参加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重庆都市艺术节“新时代 新征程 新重庆——全国名家画重庆美术作品展”并荣获优秀奖,作品入选“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等省级展览20余次,发表科研论文四篇。 

四、团队成果与影响力

 (一)学术成果方面:团队成员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众多高质量的论文,围绕中国画主题性创作的理论构建、实践分析等角度展开深入探讨。同时,团队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为中国画主题性创作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项目支撑。

 (二)创作实践成果:团队成员的多幅中国画主题性作品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并且有多件作品被知名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在艺术市场上也收获了良好的反响,展示了团队强大的创作实力,也提升了中国画主题性创作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影响力。

(三)社会影响力:团队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与其他艺术机构、高校等进行合作,举办主题性创作工作坊、学术讲座等,培养和影响了众多中国画爱好者以及专业学生,推动了中国画主题性创作在更广泛层面的普及与发展,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团队发展愿景

   本团队秉持敬畏与探索精神,深化研究,加强交流合作,力图创作具有时代感和民族感的经典主题性创作,提升中国画主题性创作在世界艺术领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