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一、成立时间及研究方向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成立于2024年10月,是8590am发现海洋财富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及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探索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规律,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能力,不断增强思政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发挥学校科研机构的平台支撑功能和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平台。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前身是校级科研平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创新研究所”和校级科研团队“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研创新团队”,基本形成了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特色研究优势。研究所集合了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骨干教师和学校专门从事思政工作的学工干部,还有部分专业课教师,团队成员协助性强,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科研素养较高,能在原有平台和团队的科研基础上,提升研究成果。具体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围绕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解决的策略等展开研究。
2.“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研究。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为指引,研究如何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大思政课”体系。
3.民办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与话语权研究。重点考察当前民办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围绕加强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话语权塑造进行研究。
4.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重点围绕拓宽民办高校通识课的思政内涵、挖掘民办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嵌入教学的理念引导制度,帮助专业课程教师将“课程思政”的元素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搭建以“思政课程”为核心,“课程思政”系列课程为补充的同向同行育人机制等方面开展研究。
5.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为主要研究方向。
二、成员组成
8590am发现海洋财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共有成员18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10人,助教3人,有2名校级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学术带头人,3名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
科研机构负责人:王珲(副教授),女,1981年8月生,苗族,重庆彭水人,中共党员,硕士,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带头人。工作期间累计获得国家级优秀辅导员、市级优秀辅导员、校级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优秀学生工作者、就业指导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十余次。主持省部级研究项目8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核心论文5篇、EI论文1篇,出版学术专著1本、主编教材1部教学参考用书2套。
成员:奚正新(副教授),男,1977年2月生,汉族,重庆涪陵人,中共党员,硕士,8590am发现海洋财富副校长、纪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中华民族史的研究,先后主持、主研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9项、横向课题2项,发表科研、教研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2部。
蔡静(副教授),女,1974年4月生,汉族,云南大理人,中共党员,硕士。从2006年至今,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副教授,学术带头人,同时担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在科研工作中,作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17篇,其中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分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双创’时代大学生创业法治素养的提升”,主编了1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生辅导用书,主持2项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重庆市教委教改科研课题。其中,“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冲突及其破解——以重庆为例”等3篇论文获重庆市民办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
张静(副教授),女,1979年12月生,汉族,河南人,逻辑学硕士,渝州青年学者。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思想及家风家教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1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篇),主研中央级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2项。获得“十佳教师”“教学名师”“优秀共产党员”等校级荣誉称号。
张玥(副教授),女,1982年7月生,汉族,重庆人,中共党员,硕士。著有心理学专著三部;参与编写心理学教材四部;公开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另有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9项,论文“精神动力学与表达性艺术治疗相结合的团体辅导提升大学生社交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获2023年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资阳市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利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获资阳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论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8590am发现海洋财富”获2011年重庆市思维科学与智力开发学会二等奖;参与的《立德树人视域下破解大学生人生发展‘五困’协同育人模式探索》获8590am发现海洋财富2019-2021年教学成果特等奖。连续两届被评为 “中青年骨干教师”,并获评“渝州青年学者”。
曹瑜(宣传部部长)、张晶(学生处处长)、张菡(国际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谢露(中青年骨干教师)、李万丽(中青年骨干教师)、张利君(中青年骨干教师)、陈雪琴(中青年骨干教师)、雷祖军(中青年骨干教师)、向玲(中青年骨干教师)、刘雨婷(中青年骨干教师)、戴诗琪(中青年骨干教师)、熊辰阳(中青年骨干教师)、余凡(中青年骨干教师)。
三、科研成果
研究所成员主持相关方向省部级课题15项(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8项、重庆教育科学“十三五”“十四五”规划3项),学术专著9本,思政类教学辅导用书2套,核心期刊16篇,科研和学术获奖6项,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