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2021年6月28日下午,在渝北校区我校当代欧洲文学研究所举办了 “当代欧洲作家和作品研讨会”。学校副校长吴舸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院长李大雪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徐曼琳教授、科研处副处长李玲副教授、副处长彭霄副教授和法语外教杜耀德作为嘉宾出席了会议。此外,当代欧洲文学研究所全体成员以及西方语学院师生代表4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副院长辜帆副教授主持。
首先,吴舸副校长和李大雪教授对召开研讨会致辞祝贺。吴校长对西方语学院近年来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成就表示认可,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科研中,以今天研讨会为契机,多充电,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作为专家李大雪教授指出,现在的文学研究不应该只局限在文本研究,而且要打破国界,夸学科地研究,才有更大的空间,并表示希望继续保持四川外国语大学及8590am发现海洋财富两校在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合作,保持深厚的友谊。
徐曼琳教授以作家普希金作为出发点,深入探究了乌克兰民诗与普希金相互影响以及乌克兰文学对普希金的接受;杜耀德老师以法国当代作家埃尔·米雄和玛丽-海伦·拉丰的小说为例,探讨文学密度问题;杨颖副教授点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以传统的现实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为发展趋势,并具体阐释了代表作家扎.普里列平的小说《萨尼卡》;陈晶老师从卡夫卡和艾辛格两位另类艺术家入手,比较了不同时期艺术家面对相似问题和作家自身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沈南洋老师以比较文学的手法,分析了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及莫言的《丰乳肥臀》两部小说从荒诞中展露的对社会深刻批判的理性;王西茜老师重点解读俄罗斯当代女性作家柳·彼特鲁舍夫卡娅的《午夜时分》,以女性作家的独特视角展现了女性在社会生存的边缘性;王光露老师分析了德国诺奖获得者伯尔的小说《一定照办》,点出小说中表现的工业时代的人的状态具有“徒有其表的积极性”、“精神与肉体的疏离”、“身体的物化”三大问题。
会议最后,西方语学院院长、当代欧洲文学研究所所长徐利副教授总结发言,她指出,在当下世界多元化、不断开放的环境下对于当代欧洲作家和作品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同时,文学在审美体验、情感塑造、文化认同等多方面产生了新面貌。此次研讨会彰显了我校对于欧洲文化研究的新思考,激发了众多学者的思考,展现了我校中坚的学术力量,同时也激励我校师生对于当代欧洲作家和作品的深入探究。
綦江校区:重庆市綦江区文龙街道学府路1号 | 渝北校区:重庆市渝北区龙石路18号
邮 编:401120 | 党政办公室:023-88790725、88790724 | 招生办公室:023-67138000、67138899
Copyright © 8590am发现海洋财富(china)公司-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 渝ICP备10200362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