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影像基础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开课学期:2024-2025-1
2.课程目标:
本次影像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敏锐感知与扎实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大家掌握影像创作的基本规律与技巧,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能力培养与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政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通过让学生掌握摄影技术的学习,更能提升审美素养,学会用镜头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时刻和瞬间;在城市实地采风过程中,感悟地域环境与人文之美,传递正能量,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视觉创作者,增强新时代青年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专业教学目标:
掌握基础:熟悉影像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影像基础知识,包括构图、光线、色彩等基本原理。
实践技能:通过静物拍摄、风景拍摄及校外摄影实践,提升学生的摄影实操能力。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摄影中融入个人创意,培养独特的视觉表达与审美观念。
3.课程内容与组织实施 :
第一周:影像历史发展及影像基础知识
运用多媒体课程教学,追溯影像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讲授摄影基础理论,为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授图像构成与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对摄影师作品进行有效的解读分析,使学生了解数字时代照相的曝光和快门等知识讲授。
第二周:静物拍摄实践&校内风景拍摄实践
学生走出教室,在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寻找创作灵感。主要分为静物拍摄实践和校内风景拍摄实践两个部分,旨在让学生用镜头去捕捉校园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美好瞬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运用所学的构图知识和拍摄技巧,展现校园的整体风貌和独特魅力,同时也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作者:蹇玥
作品名称:整”妆“待发
作者: 李飞跃
作品名称:香语梦境
作者: 张雨欢
作品名称:粉色
作者:冯旗
作品名称:黑白时空对话
作者:曹海霞
作品名称:翠舞葡萄
第三周:校外摄影实践考察和校外拍摄
带领学生深入摄影行业前线,了解当下摄影器材现状和行业设备,分别去寻影季和比蓝摄影摄像器材店进行摄影实践考察。另外,要求学生深入解放碑街头小巷,让学生用镜头去触摸社会、感受城市与自然脉搏的宝贵机会。走出校园后,学生置身于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之中。城市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现代的活力。学生可以用镜头记录下城市的变迁,从古老的胡同到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从传统的集市到时尚的购物中心,这些对比鲜明的场景展示了城市发展的轨迹。他们可以捕捉街头巷尾人们的生活百态,忙碌的上班族、悠闲的老人、嬉戏的孩童,这些生动的画面反映了城市的人文之美。
校外实践考察
第四周:静态影像后期与室内人像摄影
将室内人像摄影和静态影像后期处理与相结合,为学生打开一扇提升摄影作品质量和艺术效果的大门。在室内人像摄影部分,学生走进摄影棚,体验一种全新的拍摄环境和方式。摄影工作室内有着专业的灯光设备、背景道具等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在这里学习如何与模特沟通合作,引导模特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姿态,从而拍摄出富有表现力的人像作品。
作者封雅蓝
作品名称:侧影
作者:刘欣
作品名称:夏日微甜
作者:王春霞
作品名称:凝
第五周:影像作品点评
通过学生自述与教师点评相结合方式,对课程学习进行总结。通过复盘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汇报拍摄作品,锻炼学生的分析、总结、表达能力。将教师点评穿插其中,有效帮助学生回顾学习难点复习学习重点。
课程汇报与点评
4.课程创新:
在课程总结中,教师特别设立了以下五个单项奖和团队摄影协作奖,以表彰学生的杰出表现。奖项包括:“视觉探索者”创新奖、“光影之魅”人像摄影奖、“后期大师”技术奖、“人文之镜”纪实摄影奖、“最佳团队”协作奖。这些奖项的内容对应课程内容,有效帮助学生重温知识点,调动学习积极性;这些奖项既有个人奖又有团队奖,有效激励学生个人奋斗与团队协作精神。
5.课程反思:
影像基础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二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涵盖了影像理论、拍摄技巧、照片后期处理,校外考察实践等核心内容。学生通过拍摄实践,掌握了构图、光影运用等关键摄影技能,为将来就业方向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技能储备。
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组织,室内与室外、校内与校外多场景教学,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亲身感受城市人文,以独特视角捕捉街头巷尾的温情瞬间,画面色彩与光影交织;深入自然,拍摄出大自然的壮美与细腻;后期处理上,熟练运用摄影后期软件,对图像进行精修和调色,提升作品的艺术质感。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有效激励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