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工作例会在渝北校区顺利召开
7月5日下午,教务处在渝北校区多功能会议室召开了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工作例会。学校副校长刘毅、教务处处长胡洪林、教务处副处长杨汉秀、教务处处长助理马新宇和各二级学院(部)院长(主任)、副院长、院长助理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胡洪林处长主持。
会议开始由学院代表发言。英语学院谭琦院长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学期学院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建设工作做分享与交流。一是深度融入新文科建设和国家外语人才培养相关策略。二是回归课堂教学本位,全力打造一流课程,为专业提供强力支撑。三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环境。四是构建院系教师发展平台,制定推动教师发展系列制度,着力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为专业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艺术学院王刚院长就本学期工作做了汇报。本学期以来,在艺术学院强有力的支持下,学校现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美育专委会、重庆美术家协会等多家协会的理事单位。紧接着王院长从学院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毕业生工作、师资建设、产教融合五个方面进行了工作汇报。
教务处胡洪林处长汇报了本学期工作。第一方面是学科专业建设。一是汇报现有学科专业建设成果以及如何进行重点学科和市级一流专业的建设,务必要和合格评估体系对标对表;二是新专业的申报情况,本学期我们申报了三门专业,其中小学教育成功通过教育部备案审批。针对新专业的建设,务必要明确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同时配齐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三是学士学位授予权。本学期我校申报并成功获批了葡萄牙语、播音主持艺术和艺术舞蹈表演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权。新专业小学教育的学士学位授予权申报也要尽早做准备;四是建立产业学院,进行产教融合,形成包括课程共建、师资共建、学生实习、就业的一个产教融合全链条;五是国际商贸与管理学院的酒店管理、工程管理和国际贸易三个专业向应用型专业转型。第二方面是人才培养。学院需制定好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关注培养方案矩阵里的达成度。第三方面是教学运行。线下课程总体来说比较平稳,同时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强智系统、教师课时系统也在稳步推进当中。第四方面是考务工作。本学期考试规模庞大,任务繁重,虽忙碌但井然有序。第五方面是实践教学。今年的毕业论文充分体现了实践性,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竞赛和教学比赛也都取得丰硕的成果。第六方面是学籍管理工作。特别是涉及到毕业审核,强调学生信息的统一性。另外二级学院要做好学业警示工作。第七方面是一些专项工作。我校是教育部审批通过的第二批“三进”试点高校,特别是语言类专业的“三进”工作要常抓不懈,全面铺开。
教务处杨汉秀副处长从质量工程和考务方面进行工作汇报。质量工程方面,学校今年有校级立项共30项,市级教改共12项,成果丰硕。本学期教务处组织了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重庆市语言文字项目和高校外语一流课程申报,目前正在开展市级一流课程立项工作及本学年十佳教师评选工作。同时,教务处还进行了教研室的相关统计和考核、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及毕业生考研统计等工作。考务工作方面,本学期考试规模巨大,任务繁重,但整体组织和秩序良好,不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二级学院督促改进。
马新宇助理对教务处工作有两点补充。一是教务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材发放和下学期的教材征订工作,以及全校各专业学生的教材费公示和结算。二是綦江校区的教学运行整体平稳良好,但仍应加强管理,监督引导老师遵守教室使用的管理规定。
刘毅副校长做工作总结,一是回顾本学期工作,成功组织了不少会议与大型考试;二是强调重点工作,主要是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设计;三是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的校内立项。四是务必要进行毕业生学业警示。会议最后,刘校谈到,教学工作方面,二级学院才是主体,学校会为学院提供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希望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能够在学校的特色下,凸显和发挥出自己学院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