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简介及学习流程
《劳动教育》课程简介及学习流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劳动教育
课程代码:00000000015
学时:32学时
理论学时:8学时(教务处负责);实践学时:24学时(团委负责)
二、课程简介
围绕劳动主题,完整勾勒出劳动科学的基本样貌,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使学生掌握与自身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同时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三、学习流程
1.理论学时(8学时,第一学期)
劳动教育课理论学时部分为网络授课,由教务处负责在第一学期组织开设网课,学生需按要求在网课平台上完成理论部分的学习和考核。
2.实践学时(24学时,第一至第六学期每学期计4学时)
劳动教育课实践环节通过“第二课堂”中志愿者服务板块统一申报、认证、记录和评分。学生需在第一至第六学期期间,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在第六学期结束时需完成不少于六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活动的申报、认证方式具体以团委通知为准。
四、课程考核
1.劳动教育课总评成绩(百分制)由理论教学成绩50%+实践教学成绩50%组成。其中,理论教学成绩(百分制)按网课考试成绩评定,60分为合格;实践教学成绩为六个学期实践成绩的算术平均分,100分为合格(每学期参加不少于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该学期实践成绩计100分;未参加的,计0分)。理论教学成绩和实践教学成绩任一部分不合格的,劳动教育课成绩判定为不合格。
2.劳动教育课的成绩管理工作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成绩汇总并录入教务系统。
五、其他
1.专升本学生第五学期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程,第五至第六学期参与实践
活动,成绩评定和考核方式与普通本科学生相同。
2.本方案从2022级学生开始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教务处
2023年12月7日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简介及学习流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代码:00000000014
学时:32学时
理论学时:8学时(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践学时:24学时(团委负责)
二、课程简介
创新创业教育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实践方法和技能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增强学生实现创新的能力,并为后期融入社会及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准备。
三、学习流程
1.理论学时(8学时,第六学期)
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在第六学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理论教学,学生需按要求完成理论部分的学习和考核。
2.实践学时(24学时,第二至第六学期)
创新创业教育课实践环节通过“第二课堂”中创新创业比赛板块统一申报、认证、记录和评分。学生需在第二至第六学期期间,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创新创业比赛,在第六学期结束时需参加不少于三次的创新创业比赛。活动的申报、认证方式具体以团委通知为准。
四、课程考核
1.创新创业教育课总评成绩(百分制)由理论教学成绩40%+实践教学成绩60%组成。
2.理论教学成绩(百分制)按理论课考试成绩评定,60分为合格。
3.实践教学成绩为三个学年实践成绩的算术平均分,80分为合格。每学年参加不少于一次创新创业比赛的,该学年实践成绩计基础分80分;比赛获得省部级奖项的,加5分;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加10分(同项目按最高级别加分,不同项目累计加分,累计加分最高20分);未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计0分。理论教学成绩和实践教学成绩任一部分不合格的,创新创业课成绩判定为不合格。
4.创新创业课的成绩管理工作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在第六学期完成成绩汇总并录入教务系统。
六、其他
1.专升本学生第六学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第五至第六学期参与实践活动,成绩评定和考核方式与普通本科学生相同。
2.本方案从2022级学生开始实施,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解释。
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年12月7日